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在赵家村几天的蹲点采访,我们亲眼目睹了650座大棚与一张张满脸滴汗的笑脸中蕴藏的勃勃生机与力量;真实感受了以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甫为代表的党员干部“无功就是过,民穷就是责”字眼背后的责任、初心与奉献、付出;切身体验了机遇或考验来临时,他们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宁可拼上家底、贷款200万也要干的拼劲与担当。赵家村的富民兴村之路再次证明:组织振兴、党建引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一名坚守初心、干事创业的“头雁”,一个坚强有力、勇于奉献的战斗堡垒,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
短短6年内,赵家村蝶变为乡村振兴标兵的借鉴意义还在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及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村产业布局,推深做实特色产业,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才能从“一时振”走向“长久兴”。
一是产业振兴要彰显地方特色,做好“土特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做好‘土特产’文章”。每一个地方都有符合本地特点的特色经济,群众对这些“土特产”比较熟悉,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能和经验,发展起来得心应手;要通过注入科技元素、运用现代化生产方式,使这些具有乡土气息的特色经济动起来、活起来,快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要防止不切合实际、舍本逐末,盲目引进外地“名头响”的“舶来品”,跑偏了产业发展的方向。
二是产业振兴要注重形成连片规模效应。“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必须要兴旺业态、树起品牌、形成规模,以连片发展经营模式,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赵家村食用菌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无论是起初种植秀珍菇,还是后来的黑皮鸡枞菌、香菇,抑或目前的茶树菇,虽然受市场需求及产业周期影响,种植品种时有调整,但始终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按照高标准、高定位、集约化、集群化思路发展,进而在连片中强引领、在规模中增效益。
三是产业振兴要以群众持续增收为目的。无论发展什么产业,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其目的只有一个,让人民群众在“多收了三五斗”的持续增收中,全力做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近年来,赵家村虽然按照“村企合作”模式,相继建设电商平台、冷库、烘干房、菌包加工厂等,但并未好高骛远、邯郸学步,反而充分依托自身资源及产业链条,辅之外来技术、资本,更好地反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造血”功能,从而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赵家村的精彩“菇”事还在继续,我们希望它是一扇窗:推开它,你会看到广袤乡村原野上拔节生长的力量和波澜壮阔的图景,望见乡村振兴征程中坚如磐石的信仰和奋进向前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