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位于台前县的220千伏公艺站增容改造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不远处,一排排高大的风力发电机组迎风转动。该工程完工后,新增的输送容量可支撑周边14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机组全功率运行。
近年来,国网濮阳供电公司立足电网企业资源优势,合理规划电网布局,助力能源结构优化,加快分布式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建设,为我市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充足动能。
建强电网
助力新能源发电输送消纳
5月16日,濮阳新能源发电出力达129.9万千瓦,日发电量达2854.2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当天,我市新能源发电最大出力占同时刻用电负荷的85.7%,新能源发电量占当日供电量的88.3%。另据统计,我市1至5月份新能源发电量达20.9亿千瓦时,占同期社会用电量的40.6%。这些数据表明,新能源发电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更多动能。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供应体系。2022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222.8万千瓦,占全市电源装机总容量的55.45%,较2016年增长了7.9倍,其中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129.9万千瓦、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78.8万千瓦。此外,生物质发电并网装机约9万千瓦,垃圾发电并网容量约5.1万千瓦。
为发挥电网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国网濮阳供电公司全力服务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配合相关部门超前谋划电网布局,不断提高电网新能源发电接纳能力。“十四五”以来,国网濮阳供电公司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站及开关站7座,新增220千伏输电线路1025千米,形成以500 千伏仓颉、卫都变电站为中心,以14座22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的“双核三环”供电网络,为我市清洁能源发电并网提供了坚实基础。
精准服务
保障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
6月9日下午,国网濮阳供电公司能源分公司员工周歧冉到河南省慷达食品有限公司1048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帮客户检查送出线路、计量装置、光伏发电设备连接组件等。据了解,该电站于2021年10月26日正式并网发电,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截至今年5月底,该电站累计发电169.58万千瓦时,实现收益100.27万元。
近年来,分布式光伏项目遍布濮阳各乡镇。据统计,全市屋顶光伏使用户数已达22586户,总容量65.9万千瓦,占新能源发电接入总量的27.5%,且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仍处于增长阶段。1至5月份,濮阳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发电量达29338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11.7万吨标准煤燃烧。
分布式光伏发电大规模并网,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挑战。为此,国网濮阳供电公司专门成立分布式光伏发电研究小组,根据濮阳电网各个区域可接入容量的差异,将电网分为“红、黄、绿”3个区域,并划定了不同接入标准:在配电变压器接入分布式光伏发电不超过其容量80%的前提下,红色区域配置储能比例不低于20%,黄色区域不低于15%,绿色区域不作要求。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印发文件,将接入标准制度化、政策化,保障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有序发展。
优化控制
加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建设
“11时17分31秒,智能开关已完成自动合闸,现场检查设备正常,汇报完毕。”5月31日,随着国网濮阳供电公司胡村供电所员工刘龙的汇报,濮阳地区分布式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联调控制试验完成,成功实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可调负荷及储能的在线优化控制。
“该系统能够将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预测精度提升到集中式光伏电站预测水平,超短期预测准确率分别能达到85%、90%。”濮阳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专责张澜芳介绍。
今年以来,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的指导下,国网濮阳供电公司相关团队积极开展分布式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建设,建立定期督办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节点,持续推进自动发电控制(AGC)装置接入进度。团队人员在硬件安装、软件调试、联调实测等环节持续发力,加快了调控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的打通融合。
分布式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于6月底在河南省18家地市供电公司同步上线运行。国网濮阳供电公司供电区域实现了2.2万户低压分布式光伏用户运行数据监测能力达到“15分钟级”水平,并将逐步实现“5 分钟级”采集监测能力,支撑多层级实时调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陈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