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

盘活资源 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

范县高码头镇党委书记 石卫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范县高码头镇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第一要务,抓实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盘活资源、挖潜增效,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让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使“生态美环境优、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愿景一步步变成现实。

立足“土”,盘活资源资产。在全面盘点、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规划,提高效益,助民增收,做强做优”的发展思路,努力在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能方面下足功夫,切实提高用地集约化程度。一是盘活低效用地。规模化流转7个村共计3000余亩的分散、闲置土地,用于发展规模化辣椒、果蔬等特色种植,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统筹做到撂荒地整治与特色种植同步推进,积蓄了乡村振兴发展动能。同时,解决老砖瓦窑场遗留问题,盘活170亩工业用地,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救活闲置产业。对闲置温棚进行“腾笼换鸟”,盘活了食用菌温棚、果蔬温棚,全镇150座“休眠”的农业温棚被“唤醒”,华丽转身为农村产业发展的“致富棚”。改造提升受疫情、灾情等影响的果蔬大棚、养殖基地,新建、改建标准化果蔬种植基地600亩,发展中草药种植基地2000亩。三是激活发展动能。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千家万户有效对接大市场,不断提高农民种植养殖积极性,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突出“特”,打造金字招牌。深入挖掘全镇51个行政村的产业基础、发展传统、自身特色,制作产业发展图谱,通过积极引导、大力扶持、着力培育,形成“一村一品”“一主多辅”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特色小镇。精心谋划G342南侧、红旗路、古张路等3条乡村特色产业带,积极培育大孙楼山药小镇、冀庄蟠桃小镇、牛口王堂秋月梨小镇,做大做强孔河果蔬小镇,全面提升产业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益。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进总投资2亿元的众鑫新型建材生产项目,填补了全市空白,持续扩大隆港羽绒车间、孔河制衣帮扶车间生产规模,实现了“产业发展、群众受益、集体增收、政府得税”的多赢目标。擦亮文化名片。充分发掘姓氏文化内涵,利用好范武子墓、齐鲁分化台等文物保护单位,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形成“产”,做好融合文章。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做好“党建+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发展文章,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产业发展互促互赢。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对获评“三星”以上支部的村在评优评先、资金奖补、项目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各村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着力延链补链。依托濮阳鑫保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加工项目,把辣椒产业做大做强。壮大茶树菇产业规模,加快推进茶树菇冷藏和茶树菇烘干生产线扩容增效,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发展以七里河为中心,大石楼、薛堂为两翼的2000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做精做强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实现种植加工一体化发展。促进融合发展。立足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高标准打造“农业+旅游+采摘”主题现代农业基地,依托现代电商平台积极做好农业产业链的上伸下延,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23-08-10 范县高码头镇党委书记 石卫庆 1 1 濮阳日报 c123081.html 1 盘活资源 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