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快文旅强市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叫响“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濮阳品牌,推动濮阳文旅文创“出圈出彩”。
坚持高位推进,强化顶层设计,擘画文旅文创新蓝图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省委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打造“‘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文旅文创产业强市”确定为2022年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四件大事”之一,成立了由市级领导牵头的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工作专班,牢固树立全市文旅融合发展“一盘棋”思想,统筹协作形成合力,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出台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工作专班周调度会议制度,集体研究战略实施重点任务、重大问题、重大改革事项,协调解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我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印发《濮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2年濮阳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工作方案》《濮阳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濮阳市打造“中华龙源地”城市文化品牌实施方案》《濮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推广工作方案》《濮阳市八景评选工作方案》《“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濮阳人游濮阳主题活动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线路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巩固了起势局面,夯实了成势根基,形成了胜势格局。
坚持“项目为王”,筑牢产业支撑,打造文旅文创新硬核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濮阳水秀街人潮涌动。游客们或欣赏优秀杂技剧目,或品尝美味小吃,或走进游乐园尽情玩耍,好不惬意。
盛夏时节,范县陈庄镇万亩荷花生态园内的荷花盛开,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荷塘里,荷叶在风的吹拂下如绿云翻滚,深红的、浅粉的、洁白的荷花竞相开放,千姿百态。
…………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如今濮阳可游玩的旅游景区一年比一年多。每逢节假日,大家或三五成群,或携家带口,纷纷走出家门尽享欢乐。
而这与我市高度重视文旅文创项目的谋划和实施是分不开的。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
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狠抓文旅项目建设,瞄准主业提升项目质量,多措并举促进项目增量,建立了全市17个文旅文创重点项目建设台账,概算投资33.63亿元,申请政府专项债1.08亿元。
中华龙源景区等一批项目被纳入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重大工程项目储备库。龙山龙湖成功创建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实现零的突破,填补了我市旅游度假区空白。我市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杂技艺术节暨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投资8亿元的濮阳保利国际大马戏文旅商集聚区项目与央企保利文化集团成功签约,联手打造全省乃至中原地区重要文化演艺平台。西水坡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推荐到国家文物局。澶渊之盟纪念馆、冀鲁豫边区纪念馆、仓颉文化博物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4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数字化项目。
我市首座以杂技艺术为主题、占地8.1万平方米的濮阳杂技主题公园建成开园,如今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陈展面积3700平方米的中原油田展览馆对公众开放,以生动翔实的文献资料留住城市记忆,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生动再现了三代中原石油人的创业历程。节假日,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的华夏神木博物馆内游人如织,游客们近距离感受古沉木艺术文化魅力。班家小镇、板桥古镇向沉浸式转型,如期完成综合提升。
一系列重大文旅项目的落地实施,为我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夯实了产业根基。
坚持以评促优,开展八景评选,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以小切口撬动大文旅,创新开展濮阳八景评选活动,是市委、市政府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破题之举、关键一招,旨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活,以评促优,以评促推广、树品牌。
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各县区踊跃荐景、建景、活景、定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市濮阳八景评选工作专班从各县区推荐的22个景观中选取9个景观作为第一批入选景观对外发布。组织官媒、自媒体人员400多人次,深入县区开展“探八景”活动,发布各种稿件300多篇、短视频400多条,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人次。(下转第四版)
本报记者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