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组织34家旅行社对本市旅游线路进行踩点,指导27家A级景区开展提质行动,对100余名讲解员进行培训,旅游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日渐显现。举办“我是濮阳八景推荐官”评选活动,评选形象佳、气质好、有知识、能力强的个人为“濮阳八景”代言。推进“双城”“双源”互动,开展“引客入濮”活动,吸引周边地市游客3000余人次。持续开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濮阳人游濮阳主题活动,通过县区结对互游、市直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游、全市大中小学生研学游、旅行社“引客入濮”游等方式,促进文旅消费增量提效。目前,各县(区)推荐的第二批候选景观已汇总进入评审阶段,将择日发布。
坚持推陈出新,锻造文艺精品,讲好新时代濮阳故事
6月29日晚,新编历史剧《吴隐之》巡演首演式在市工人文化宫大剧院举行,拉开了该剧在我市巡演的帷幕。在2个多小时的演出中,该剧以曲折动人的剧情、高亢优美的唱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吴隐之》是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历时近1年精心打造的大型新编历史剧。4月,该剧在黄河戏剧节中荣获最佳剧目第三名,并获得编剧、导演、舞美设计和化妆造型4个单项最佳奖,男女主角2个最佳演员奖和3个优秀演员奖。
而这只是我市坚持推陈出新,锻造文艺精品,讲好新时代濮阳故事的一个生动缩影。
翻开我市文艺精品“花名册”,豫剧《黄河红帆》完成提升,荣获河南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剧本《瓠子歌》荣获河南省第九届优秀剧本征集活动一等奖;杂技《长空啸——浪桥飞人》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一名……一部部文艺作品历历在目,让你不禁不感叹新时代的濮阳故事是如此精彩。
举办优质活动,激发消费潜力,推动文旅市场再升温
去年,我市成功举办濮阳上古文化论坛、濮阳张姓拜祖大典,开展“百城万人看水秀”金秋旅游季活动,举办濮阳市美食节、“濮上家肴”评选活动,催旺“人间烟火”;举行摄影短视频大赛、全民K歌大赛,组织第五届“最美读书人”和“濮阳十大网红打卡地”评选;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开展政策送上门活动400余次;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400余万元;争取市财政资金200万元,用于景区门票优惠补贴,向群众发放5万张面值40元的景区景点门票优惠券。
今年,我市组织召开上古文化交流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会聚濮阳,共话上古文化,共享思想盛宴;持续开展297场“缤纷龙都·秀美时节”2023年文化旅游消费季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176万余人;举办晒精品·惠民生·促消费——濮阳文旅体宣传推介展销周、“5·19 中国旅游日”濮阳市第二届消夏欢乐季、“卫地寻梦·曼妙风情”濮阳市2023年消夏音乐汇、濮阳市非遗购物节、非遗保护优秀成果展演、第三届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论坛、首届凉皮美食秀暨凉皮大赛等活动,吸引大量外地游客齐聚濮阳,赏美景、品美食;积极探索文旅产业数字引流新方式,“濮惠GO”文旅文创小程序正式启动线下推广工作。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397.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7.1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1.14%、88.83%。特别是端午节期间,接待游客106.0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28亿元,较去年端午节假期分别增长306.90%、341.69%。
提升宣传质效,推介文旅资源,叫响“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品牌
坚持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用好、用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手段,持续提升我市优质文旅资源在省内、国内的吸引力,叫响“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濮阳品牌,是我市文旅文创发展的重点任务。
我市深挖特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精心打造了龙文化之旅、先贤追寻之旅、历史古迹之旅、黄河文化之旅、红色文化之旅、杂技文化之旅、清廉文化之旅7条精品旅游线路,并围绕精品线路摄制了“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专题宣传片。构筑我市文旅媒体宣传推广矩阵,30余家官方媒体、自媒体“入阵”,开展媒体采风活动,新闻报道数量呈几何级增长。推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濮阳篇)年度日历。濮阳杂技剧目《水秀》亮相第八届中国文化大拜年北美新春嘉年华,在中国文化视窗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新媒体平台播出。发布“濮阳八景”等话题,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主流媒体发表新闻稿件200余篇,发布视频300余条,观众总点击量超千万人次。
蓝图绘就,贵在实施;号角吹响,重在行动。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下大力气推进我市文旅文创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重点推动文化和旅游、事业和产业、文旅与科技‘三个融合’,着力发展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持续推动文旅事业繁荣和产业升级,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濮阳品牌,加快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强市转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