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金堤

难忘减杜村那条河

□ 卢书兵

游子思念家乡的诗词太多太多,但真正戳中我泪点的,只有这句:“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濮阳县虽有黄河穿过,但水资源并不丰富,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冬春两季极易发生干旱,所以老百姓对河流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流经减杜村的河流很不起眼,只有几米宽,也没个名字。但它是村庄的脐带,是繁衍生命的胎液,是我们的母亲河。从地图上看,这条河流属于渠村灌区牛寨干渠的分支。牛寨干渠从西南方渠村分洪闸附近沿黄河流向一直向东北方向延伸,其中一个分支由祝大郭村向北延伸,流经尚家寨、大赵寨、减杜等村,随后继续流向西北。它像一条弯曲的丝带,把沿途各村庄串在一起,又像一个慈祥的母亲,用它并不宽大的手臂把孩子们紧紧抱在怀里。

减杜村离黄河不远,只有15公里。正是这条河的存在,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气息,让我们世世代代受黄河水无私哺育。多少年来,孩子们在河里游泳、逮鱼,大人忙着烧砖、浇地、洗衣服。这里融入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和记忆,这些同样构成了我生命之初的风景。

河流以南有大片耕地,大家称这片耕地为河南沿儿。春夏季节,河岸百草丛生,枝繁叶茂,虫鸟争鸣。小时候,我常在干涸的河床里放牛,牛儿悠闲地吃着青草,我坐在岸边看书,在草丛中逮蚂蚱和青蛙。更多的时候,父母带着我在地里干活,风吹杨树叶子的声音和哗哗的流水声为夏日带来了一丝凉爽。干活干累了,妈妈会玩魔术似的变出一只甜瓜,清凉的河水洗过的甜瓜分外可口。

记得有一次,大雨过后河水暴涨,地头的河面上被群众架起了一根长条形的电线杆,俨然成了一座独木桥。独木桥上满是泥,我战战兢兢地走在桥上,突然一脚跌了下去,幸好两手抓住了电线杆。望着脚下浑浊的湍流,我本能地哭喊着,在地里劳作的父亲和爷爷闻讯赶来,把我救了上来。而今,爷爷和父亲已长眠在他们辛勤耕耘的土地上,与绿树、田野和河流融为一体。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们受小河的恩泽,就像呼吸空气、沐浴阳光一样习以为常,殊不知,这才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正如我们通常对陌生人的小恩小惠感恩戴德,却把亲人对我们的好视为理所当然。河边庙宇众多,却没有一座龙王庙、河神庙,而小河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流不息,滋润着各种生命,所以,这条河流就是我心中的“道”。

时代在前进,人们的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革新,而今,河边嬉戏的儿童已经长大,烧砖、浇地的青年和洗衣的妇女也逐渐老去。小河两岸杂草丛生,几乎遮掩了半个河面,空气中多了几分沉寂和忧伤。虽然小河变化很大,但仍能看到儿时的模样。在河边驻足,我切实嗅到了乡愁的气息,心头涌起一种凄凉而又甜蜜的感觉。我更加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祖辈奋斗的艰辛和生命的坚强,也懂得了勤劳和朴实,修养了承受苦难的坚忍。

因为减杜村是新址重建,加上脱贫攻坚胜利和乡村振兴政策加快推进,村里经济发展了,一座座洋楼拔地而起,连庙宇也越建越漂亮。带有时代烙印和村庄历史的残垣断壁、古窑和参天大树,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留下来可触摸的乡愁越来越少,现在恐怕唯有这条河流了。

多少次,我梦见自己睡在河边打麦场上,闻着新麦的清香,望着满天繁星,心中生出无限梦幻,而小河哗哗流动的声音和蛙鸣虫唱,就像温馨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中慢慢入眠。那是一份连接旷古的宁静,一种纯粹简单的幸福。原来,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的星辰和河流。

作家白桦说,世上所有的水都是相通的。是的,而今我在千里之外的邕江边上,想到这滔滔江水也有一部分来自遥远的家乡,掬一捧水,就仿佛感受到了家乡的呼吸、心跳和脉动。

2023-08-30 □ 卢书兵 1 1 濮阳日报 c124269.html 1 难忘减杜村那条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