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实施国资国企改革重组,“1+N”市属国有企业体系架构基本建成。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9个开发区率先挂牌成立。农村综合改革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体推进试点市。
人民至上 厚植民生幸福底色
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濮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办实事、惠民生各项工作,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普惠于民。
作为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工作,我市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全省领先、全国领跑,“1+3+N”智慧城管体系助力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从井盖和路灯等的管控,到垃圾分类清理,到高品质供水供气供暖……城市运行的每一次脉搏跳动,都从末端神经收录到一颗超级“大脑”里,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这不仅仅是技术赋能,更彰显了“人民城市”的要义。
对于一座城市中的人而言,什么样的愿景最动人?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和追求。
这同样也是濮阳建设高品质城区的目标追求:城乡一体化发展脚步加快,“15分钟服务圈”覆盖全市城区,市民群众出门能就近办事、办成事;建设更多街心绿地、口袋公园,人民群众“推窗见绿色、漫步进公园”;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濮阳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在40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上,濮阳镌刻下为了人民而奋斗的坚实足迹——
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6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02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分别是1983年的146.7倍、73.9倍,年均增长13.6%和11.7%。
百姓生活更有保障。就业持续提升,过去五年全市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06万人,总数达118.68万人次。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幼儿教育实现长足发展;健康濮阳建设加快推进,“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解决。
百姓生活更有品质。BP机、小灵通、“大哥大”已成过往,通信网络实现了从2G到5G的跃升,全市5761个5G基站,实现乡镇以上城区以及农村热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5G用户突破160万户,占比达39.7%,居全省第2位。
百姓平均寿命持续增加。人均预期寿命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74.6岁提高到2021年的77.89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则分别下降至2.25‰、3.01‰、9.11/10万。
百姓养老更有底气。仅过去五年,我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幅度就超过40%,为困难群众发放低保金16.39亿元、特困供养金6.22亿元。
百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新市工人文化宫、市图书馆新馆、市体育馆(场)、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中原油田展览馆等先后建成投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文化盛宴……
从富起来、强起来到美起来,从温饱到小康,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涌现并得以满足。40年间,濮阳的为民初心恒久如初,人民的生活水平早已今非昔比。正是这座城市的民生温度,绘就了龙都人民的幸福底色。
近年来,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连续11年被表彰为信访工作成绩突出省辖市,连续8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市,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面向未来 新征程上再扬帆
四十载风华正茂,九万里风鹏正举。站在城市建设4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濮阳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和全市人民的新期盼新希望,全市上下决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以“1236”战略布局为引领,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为路径,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加快建设富强濮阳、生态濮阳、创新濮阳、幸福濮阳,加快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濮阳绚丽篇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我们制订了明确目标——
到2025年,经济实力、内生动力和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规模倍增发展,培育形成2个千亿级、3个500亿级、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六个转变”。
到203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城市能级品质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富强濮阳、生态濮阳、创新濮阳、幸福濮阳和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
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我们以“1236”战略布局为引领——
“1”就是做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这一龙头;
“2”就是坚持“创新+生态”双效赋能;
“3”就是打造交通物流枢纽、华北能源枢纽、北方水利枢纽“三大枢纽”;
“6”就是推动“六大转变”:推动资源枯竭城市向新能源城市转变,推动中原油城向中原氢城转变,推动全省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向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转变,推动沿黄生态发展区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转变,推动区划边缘向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转变,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强市转变。
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我们有可靠的发展路径——
在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上培育新动能。加快打造创新高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强化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功能,助推形成更多百亿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上展示新风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乡村更富更美更宜居;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城市更有韧性更加智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在推动创新开放发展上实现新跨越。构筑高能级开放平台,提升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的链接度和影响力,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扩大深层次对外经贸。
以制造业高质量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推动“两能”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四新”产业提速扩能,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
借力扬帆天地阔,击鼓催征正当时。
40岁的濮阳,正处在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攻坚时刻。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唯有实干,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跑线上,乘着党的二十大浩荡东风,濮阳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为路径,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新时代濮阳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濮阳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