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未成年人借款谁来还?

【案情】 近日,华龙区人民法院中原法庭审理了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王某诉被告刘某、刘某父亲、刘某母亲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被告刘某(借款时年满17周岁,平时以打工为生)自2022年3月起以各种理由向原告王某陆续借款36万元,后王某多次找刘某要求还款,刘某承诺还款但至今推拖未还。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系民间借贷纠纷。根据原告王某提供的相关证据,能够证实被告刘某向原告王某借款。被告刘某借款时年满十七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民事行为应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借款时被告刘某父亲、刘某母亲虽系刘某的法定监护人,但原告王某并未提供证据证明被告刘某父亲、刘某母亲明知刘某向其借款或使用了该款,且事后二被告也未予追认。故判决被告刘某偿还原告王某借款及利息;原告王某要求被告刘某父亲、刘某母亲承担还款责任的请求,于法无据,法院不予支持。

【说法】 我国民法典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法官提醒,未成年人之间,无论是出借方还是借款方,都应避免超出法律规定的自己所能承受范围之外的借贷行为。如有合理需求需要金钱,可与家人商量,如遇紧急情况一定要借款,也应第一时间向家长说明情况。此外,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尽到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帮助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消费观,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借钱行为,父母应积极引导未成年人诚实守信,及时履行还款义务。

本报记者 宋仁志 通讯员 刘晓玲

2023-09-12 1 1 濮阳日报 c125045.html 1 未成年人借款谁来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