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区孟轲乡地处中原油田腹地、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辖15个行政村5925户农户,耕地面积1.22万亩,农业人口2.5万人。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孟轲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及时安排,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于2017年12月推动全乡15个村全部依法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孟轲乡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规范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孟轲乡通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事前,按照“三资”管理规定的权限和标准,严格“会商审议,事前报批”程序履行监督职责;事中,通过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网报支付”功能,对资金支付申请、审核和银行支付环节进行监控;事后,村财会人员持已履行民主理财程序的原始票据,到乡“三资”监管中心报账审计,录入平台电子账接受监审,做到了集体资金支付从申请审批到银行转账各个环节有迹可循、留痕可查。实现透明监管、阳光公开,通过在“三资”监管网络公开平台和手机“三资”公开APP,定期公布村财务收支和“三资”情况,村民输入身份证号或扫描二维码即可进行查询,避免了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处置方面决策不民主、制度不健全、过程不透明、结果不公开现象的发生,将村组基层干部从村务财务的矛盾焦点中解脱出来,奠定了预防村组干部腐败的基础,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疑虑,优化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农村信访量明显减少,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助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点亮了乡村振兴致富路。孟轲乡牢固树立“抓好党建促振兴,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理念,多次组织召开党委会议研究产业发展,积极提供服务保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孟轲乡位于城郊、城中村改造在即的大好形势,乡党委、乡政府深刻认识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能“吃光分净”,要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领和支撑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各村加大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宣传,让群众扭转“村集体经济不如分光到户、到手为安”的旧有思想,把党员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
原魏寨村辖8个村民小组493户2230余人。该村货币化安置于2016年启动,2017年开始搬迁,对原村庄进行了拆迁,原有群众于2018年9月搬入了东湖湾新居。经过货币化安置改造,对该村集体土地、房产、道路、管网等评估后,新增集体资产5160万元,人均可分配2.5万元,群众要求分配到户的呼声非常强烈。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乡党委、乡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号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分组分片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进行宣传发动,彻底扭转群众“吃光分净”的错误思想。积极与东湖湾项目部沟通谈判,整村团购住房,既留住了乡愁,又为村民节约了资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4000万元,以每平方米1.09万元价格购置东湖湾商铺3500余平方米,目前商铺收入效益明显,年租金收入70余万元。全体股民分到了红利,村集体在水电气费用方面给予股民补贴,让股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因地制宜整合原村庄土地200余亩,建立汽车交易市场,年收入50余万元。2020年1月,魏寨村召开分红大会,为每名股民分红200元。截至目前,魏寨村已连续分红4年,通过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合作社,魏寨村的集体经济将更加壮大,股民的幸福指数将越来越高。
李家村位于濮范高速以北,村内没有集体土地和集体经济收入。近年来,该村经过前期考察发现,南方对粉条需求量大,每公斤价格稳定在24元左右,效益可观。该村结合传统工艺纯熟、原材料自产、适龄劳动力充足等优势,将创办粉条厂正式提上议程。2020年,李家村“两委”通过考察其他厂家技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购进了设备,准备了货源,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收益。同时,带动190户农户种植甘薯300亩,实现了农户、集体双增收。
后铁炉村为强化集体经济、提高集体经济收入,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依托,注册资金3000万元,成立了河南共创实业有限公司,一期进行卷纸业加工,已正式启动运转。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万余元,集体经济实现了“破零”目标。
杨干城村通过到安徽省宿州市考察学习金蝉养殖产业,成立了濮阳市华龙区孟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农户+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金蝉+果品”特色种养产业,扩大了合作社生产规模,提升了商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同时,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销售等方式,提高农产品销售的规模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当地农民参加特色农产品养殖服务工作,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外出打工劳动力返乡就业,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下一步,孟轲乡将加强学习和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让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让各村的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