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专刊

“双减”两周年,下一步路向何方?

“双减”开展两年以来,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分别通过收费监管、人员审核、材料把关等“组合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使其成为校内办学的有益补充。迈入第三年,“双减”的前路在何方?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日前,中国网记者独家对话了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以下简称监管司)负责人。

“双减”工作开展两年来,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

监管司负责人:“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写入了党的百年历史决议。两年来,在“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20个成员单位、各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一是家长的获得感逐步提升。学科类培训收费平均下降4成以上,课后服务全覆盖基本解决了“三点半”问题。二是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大压减并得到规范。三是学校主阵地得到进一步发挥。校内作业负担总量上得以控制,学校课后服务普遍开展,九成以上的学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

如何确保解决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校外培训质量问题?

监管司负责人:在校外培训过程中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提高校外培训质量,是群众的普遍期盼。教育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严把校外培训质量关。一是落实立德树人;二是确保培训材料合格;三是确保从业人员合规;四是确保学生安全。

如何解决校外培训“退费难”问题?

监管司负责人:自“双减”伊始,我们就把解决“退费难”问题、守好学生家长的“钱袋子”作为工作的重点。一是管好“收”的环节。二是管好“用”的环节。三是管好“退”的环节。

目前还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监管司负责人:“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距离党中央要求、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校外治理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二是校内提质增效需要进一步升级。三是家长焦虑根源需要进一步消除。四是全社会协同育人格局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如期完成“双减”三年目标,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

监管司负责人: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要久久为功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加密切会同各部门、督促指导各地,细而又细抓好各项任务落实,锚定党中央确定的三年目标,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是要坚持从政治上抓“双减”。二是要坚持从民生上抓“双减”。三是要坚持从规律上抓“双减”。

应如何从深层次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监管司负责人:要真正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还应在治本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生基本的学习,学校里的老师应该承担起来。不能在学校里不去做,反而出去搞校外培训了,这样就本末倒置了。”一是要推动学校满足学生学习的主要需求。二是要深化考试评价改革。三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环境。

目前,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已正式上线,将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哪些服务和便利?

监管司负责人: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已于近期正式上线。这一平台包括“一网三端”,分别支持服务学生家长、培训机构和各级主管部门。监管和服务平台既可方便家长甄别是否为合规培训机构,又有效避免“退费难”问题。目前,平台已纳入首批10多万家白名单的校外培训机构(含线上、线下和学科、非学科),已与银行支付系统对接,培训费可经家长上课后确认并分次划拨培训机构。广大学生家长可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安装“校外培训家长端”,或在支付宝搜索“校外培训家长端”小程序。下一步,教育部将针对平台使用和推广情况,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全流程监管,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平台功能,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据中国网

2023-09-26 1 1 濮阳日报 c125966.html 1 “双减”两周年,下一步路向何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