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金堤

胡村乡的过往今昔

□ 高同祥

市城区中心有一个村庄,叫胡村集。据传,明初胡姓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广开店铺,故名胡村店。清末该村成集,人们改称其为胡村集。明清及民国初期,胡村及其西边、北边的油辛庄、娄店、赵娄拐、四行、貌庄、绪村、安庄、韩庄、谢庄、波头集、张海、前樊家、胜拐、胡乜、石家庄、豆村集、杜家庄、谷家庄、吕家庄、范庄、孔村、杨庄、班家、店当、北豆村、张仪、许村,归河北省大名府清丰县管辖。不过,那时这些村庄的名字大部分和现在不同。据清朝同治年间清丰县志记载,娄店叫大招,赵娄拐叫宋大招,四行叫张李行,绪村叫费绪村,安庄叫安绪村,韩庄叫韩绪村,谢庄叫谢绪村,张海叫张家行,胜拐叫胜家村,豆村叫窦村集,石家庄叫石窦村,杜家庄叫杜窦村,谷家庄叫谷窦村,吕家庄叫吕窦村,范庄叫范窦村,杨庄叫杨窦谷,北豆村叫小窦庄,班家叫班窦店,店当分别为娄家店和周家店。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冀鲁豫边区,成立一部分边区县。1942年,胡村集一带归顿丘县三区管辖。1949年,解放战争将要结束之时,平原省在冀鲁豫边区的基础上建立,胡村集一带划归濮阳县。1952年,平原省撤销,胡村一带为濮阳县一区,归河南省管辖。1957年,胡村乡成立了。1958年,胡村乡改为胡村公社,后又复名胡村乡。其区划未变,管辖44个行政村,约4万人,范围按现在的布局,大致为站前路以北、龙山以南、京开大道以西、大广高速以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胡村乡这片土地上,竟崛起一座城——濮阳市。这使胡村人民倍感自豪,昔日仰望城里人的乡下人,一转身变成了受人羡慕的市民。同时,胡村乡的归属及辖区也频繁地变动起来,1984年归濮阳市郊区,1985年改为濮阳市区。1987年,为便于城市管理,先后设立了建设路、胜利路、人民路、黄河路、开州路等办事处,胡村乡所有村庄都分解到了各个办事处。2005年,清丰县原王什乡撤销,并入胡村乡。2011年,胡村乡政府迁往东王什。此时的胡村乡,辖区内连原胡村乡的一个村庄都没有了。原胡村乡从1957年建立到2011年,历时54年。目前为止,京开大道以西的濮阳市城区,基本都在原胡村乡的辖区内。

濮阳市的建立,为胡村一带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胡村一带的人民也为濮阳市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1984年,胡村乡出动近万人,一锨一锨修出了一号路(胜利路)二号络(人民路)的路基,献出了祖祖辈辈耕种了几百年的土地,像金堤路、振兴路中段所用土地,也是胡村人的。看到盖好后不久的房子被拆除,看到茂盛茁壮的庄稼被推土机铲除,看到几百年的祖坟被挖掘迁移,不少人流出了眼泪。但他们坚信国家的决策不会错,坚信政府的作为不会错,他们发扬战争年代的支前精神,舍小家为大家,怀着对耕种了几百年的土地、居住了几十辈人的老宅的无限眷恋,积极投入到城市的建设中。

城市每一条道路的开通,每一座高楼的矗起,都饱含着胡村人民的奉献,胡村人民也借着建市的东风,紧抓机遇,有的建厂兴工,有的经商开店,有的发展三产,生活逐渐富裕。家家盖起小洋楼,迁村安置的人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套房。孩子们也都进入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师资雄厚的学校学习。胡村人民和全市人民一起,逐步迈进了富裕、和谐、美丽、幸福的新濮阳。

2023-10-18 □ 高同祥 1 1 濮阳日报 c126979.html 1 胡村乡的过往今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