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是金秋,最美秋色是丰收。在瓜果飘香的美好秋日,濮阳的民营企业收获了一个好消息:在10月27日河南省发布的2023企业100强榜单中,我市4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丰利石化排名第44位、天能集团(濮阳)排名第93位。
去年12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了年度全国“四好”商会名单,清丰县江西家具商会、南乐县元村镇商会获得该项荣誉。截至目前,我市已有6家商(协)会先后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
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濮耐股份、天能集团(濮阳)、宏业控股、星汉生物、鹏鑫化工等5家民营企业,以及苏志伟、张立涛2名民营企业家,分别被表彰为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
成绩的背后,是濮阳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壮大。从1983年的“零”基础,到2022年底我市民营企业达到7.27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9%。其中,规上民营企业2032家,占全市规上企业的92.4%。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75.4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5%;实现税收67.8亿元,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创新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濮阳实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打造惠企助企良好环境;大力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快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推动全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增强企业信心 激发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民营经济的发展,格外需要注入信心。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力量,积极完善扶持政策,注重创新体制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要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发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让企业家在濮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褒奖企业家对濮阳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2020年9月,濮阳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家日”,将每年的11月1日定为“濮阳企业家日”,每年“企业家日”所在的周为“企业家活动周”,并坚持每年召开“企业家日”庆祝活动。截至目前,濮阳已高规格举办4个“濮阳企业家日”系列活动,一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被隆重表彰,以城市之名致敬全市企业家。这一最高礼遇,激发了我市企业家永争一流的坚定信心、舍我其谁的昂扬斗志。
尊崇企业家,让出彩者出众。2022年,我市3名企业家获得河南省民营经济“出彩河南人”荣誉称号,2名企业家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10名民营经济人士担任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75名民营经济人士担任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民营经济人士被推荐为党风政风监督员、营商环境监督员、营商环境观察员等,大大激发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2011年,我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对“转型即生、不转则亡”的严峻局面,民营企业发挥自身创新动力足、适应市场能力强等优势,在六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9个重点产业链条上发力发展,助推濮阳“四新两能”产业体系形成。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创新平台348家,其中民营企业牵头建设的创新平台达278家,占比79.9%;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60家,其中民营企业157家,占比98.1%;科技型中小企业548家,均为民营企业。
特别是2023年以来,全市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市委提出的制造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深耕国内外市场,成为引领我市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一批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天能集团(濮阳)、濮耐股份、宏业控股等企业入选省民营企业100强,盛源石化、训达粮油等企业入选省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初步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
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发展沃土
“濮阳的发展环境好,简单来说,用8个字可以概括: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市盛久糖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广伟说起企业的发展环境,非常满意。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市曾先后3次召开市级层面的民营企业恳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交流,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市委书记万正峰明确提出,要做到真懂真会真心真帮,加快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段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