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说,(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品行端正,不用发布命令,百姓也会照着去做;如果执政者本身品行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君主贤明,良臣得附,政令行于天下;君王无道,群奸得志,政令不为百姓所实行。这种思想推而广之,在上司与下属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乃至父母与子女之间都能得到体现。
学生小旭昨天向我抱怨:“姚老师,我妈妈天天让我看书,但是她自己拿着手机刷抖音,哼,不公平!”小旭的话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现象,也说出了很多学生的心声。家长自己玩乐却要求孩子用功读书,孩子怎能服气!这就如古人所说:父母自己没有好的德行,要想以道德伦理去规范子女的行为,恐怕也未必奏效。
作为父母、教师,要以身作则。孩子目睹大人做了某件事情,于是效仿,却得到了惩罚, 会认为大人是倚仗家长或教师的地位,无理专横,不允许孩子寻求自由和获取快乐。因此对大人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
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孩子,榜样作用比喋喋不休的效果要好得多。《说文解字》中,对“教”的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通俗地说,“教”就是上行下效。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架摄像机,把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摄进了脑海,作为日后言行的准则。由此可见,大人的榜样表率作用不可低估。
作为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我希望学生把字写好,于是和他们一起练字打卡;希望他们爱上阅读,于是坚持带领他们每天读书;希望他们能保持教室干净整洁,于是自己先做到见到垃圾随手捡起;希望他们上课不迟到,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上班这么多年我从未迟到。因为曾经我在寒风中等待三、四十分钟,终于将捡到的崭新首饰交到失主手中这一举动,所以,后来便有了班里学生浩骞和云瀚捡到项链,马上交到少先队的感人举动。当得知学生晨阳的爸爸已四十多岁,身为高级工程师、注册环评师的他,仍然百忙中坚持每天学习、读书,认真做笔记时,才对9岁的晨阳一年投稿152篇感到不那么惊讶了。
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