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苑拾荟

让学生“悦”读起来

市第二实验小学 高素平

朗读——终身的阅读素养

朗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不朗读就无法熟悉文章,无从感悟文章,更难以理解其意。一节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合格的语文课。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朗读,带给学生听觉上的享受,他们也会模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朗读,要最大限度地将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表现出来,把握好感情,教师要教授学生这一本领。如读《草原》这一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明朗的语调朗读;读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要带领学生用留恋的、不舍的语调朗读。

精读——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香沁人心脾。智慧的芬芳点亮我们的生活,源于阅读的力量,让书香从种子慢慢萌芽、成长,直到散发芳香,这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在孩子们身上播下书香的种子,终将收获满满。

每天半小时 养成好习惯

我要求学生每人每天填写一张“读书卡”,上面有作者简介、好词好句、读书体会等几项内容。第二天进行检查反馈。经过一个学期的积累,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卡装订成册,还配上了插图,让我惊喜不已。

你我问答间 比比谁认真

班级常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共读完一本书后,由学生们出题,进行比赛,题目可围绕故事情节或人物特点,也可要求背诵文中好句子等。学生们饶有兴趣,出的题目颇有难度,应战的学生迎难而上,一问一答间,妙趣横生,书香自来。

读国学经典 吸取精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读国学经典,对中小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意义重大,一些国学书籍包含经典要义、背后故事等内容,非常适宜学生阅读。通过名家名言故事、讲解脍炙人口的经典原文出处等,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理解古文含义,吸收其精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广为流传,这些国学经典文句贴近日常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才能把圣人之训运用在实处。

如果有人问,播种书香的种子,会收获什么?在阅读中得到快乐,获得前进的动力,成长为儒雅少年,这样的收获,还不足够吗?

2023-11-07 市第二实验小学 高素平 1 1 濮阳日报 c128402.html 1 让学生“悦”读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