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台前县马楼镇马楼村义和街的下水道工程竣工了,赵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2022年11月,赵萍受农行河南省分行派遣,到马楼村接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间,这里下了3场大雨。每次下雨,赵萍都要查看道路排水情况。马楼村是镇政府驻地,还是一个集市,商户林立。经过多年努力,村里的多条街道都修通了下水道,方便了群众生活和经商。但该村南部的义和街每次下雨都会积水,地下的污水还会不断涌出来,雨后几天都消不下去。一些沿街村民将污水、垃圾等随意泼洒堆积到街道两侧、房前屋后,太阳一晒,臭气熏天,蚊虫乱飞,严重影响了沿街商户的生活和经营,大家意见很大。
“一定要在入冬前解决。”赵萍给自己设定了工作目标。雨季施工不方便,冬季施工影响质量,所以赵萍选在秋后冬前。经初步测算,这段500米的街道,在一侧修下水道,需要20万元。
钱从哪里来?赵萍与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商议后,决定使用村集体收入。马楼村虽然是一个集市,商户众多,但以前却没有集体收入。去年,赵萍一上任,就着重抓了这个问题。她与省农行联系,借用省农行的电商平台成立集体性质的鑫农商贸公司,推销村里的农产品。今年春天,公司效益初显,村里生产的香油、麻汁、大米、花生、面粉等在电商平台上成了“抢手货”,村里也有了第一笔集体收入。
在义和街修下水道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全村,大家一致叫好。看到决定得到了群众支持,赵萍心里也十分高兴。
一天午后,赵萍刚要出门,两位70余岁的老人颤巍巍地走进村室。赵萍认得,一位是村党支部原书记、77岁的刘天存,另一位是71岁的退役军人刘兆山。两位老人向赵萍说,大的街道应该修下水道,小一点的也得修。义和街东端北侧有一条街,长约130米,没有下水道,而且离大堤口近,每逢下雨积水很深,应该与义和街一起修下水道。赵萍一听,顿觉自己考虑问题不全面。她对两位老人说:“谢谢您的提醒,我们一定会把工作做圆满。”
赵萍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技术人员,再次到义和街及村里主要街道实地勘察,了解路段地势、排水管道情况,并与镇党委、镇政府沟通,最终拟定初步建设意见。
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赵萍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商定高标准高质量快进度建设方案,并主动深入街道两旁的商户、住户做工作,清理路面杂物和废旧建筑,邀请电信、燃气、自来水、电力等部门技术人员排查施工地段线路管道设施,避免开挖损毁及安全事故。施工的半个月期间,赵萍每天都坚守在工地,促进度、查质量,解决问题。
下水道修好了,但要干的事还有很多,至少两条破损严重的大街需要尽快罩面,这需要一大笔钱,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都有些犯难。“先把事情定下来,安排好时间节点,资金慢慢想办法。”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赵萍信心十足。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