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中学七(2)班 王艺萱
上小学时和家人逛商场,妈妈买了很多东西。我看着账单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上面写着“买菜:-23元;生活用品:-130元……”“为什么是-23元、-130元呢?”我问道,妈妈说:“用通俗话来讲,-23元、-130元就是我们花掉的钱,是需要减掉的,比如一共付200元,就是200加上(-23)再加上(-130)等于47元。”“这是加法,不是应该写作200-23-130=47(元)吗?你的算式为什么这么麻烦?”妈妈解释说:“你说的算式也没有错,等你上了中学就会明白了。”虽然当时我不明白其中缘由,但是我知道:商场可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今年上了初中,我学习了什么是负数。负数与正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负数用负号“-”和一个正数标记,如“-2”,代表的就是2的相反数。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便成了负数,一个负数是其绝对值的相反数。我了解到,在账单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花掉的意思,如之前妈妈列举的算式中,“-23”和“-130”是负数,按我小学时的理解,列举的算式比妈妈列举的算式多了两个加号,结果却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起来: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对!就是这样,我豁然开朗。什么是绝对值?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表示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比如-23的绝对值就是23。如200+(-23),因为-200的绝对值200大于-23的绝对值23,就要取“+”号,所以200+(-23)=200-23=177。两个算式化简后相同,但是表示的意义和用到的知识点不同。我恍然大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号可以引起这么多的关联,真是太神奇了!
我们的生活竟然与负数息息相关,真是处处都有数学的智慧啊!
辅导老师 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