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龙卧波连济郑,通江达海惠龙都。
2023年12月8日,380万濮阳人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继2022年6月20日济郑高铁濮郑段通车之后,济郑高铁即日起全线通车运营。
如果说一年前濮阳人高铁梦圆,实现了一小时到达本省省会郑州的夙愿,那么从今日起,濮阳人又将实现一小时到达山东省省会济南的愿望。
如果说济郑高铁全线通车运营标志着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完美收官,那么,作为济郑高铁全线中间节点城市的濮阳,自此,将正式担当起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的前锋。
如果说一年前濮阳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从12月8日起,濮阳将携济郑高铁、安阳红旗渠机场、山西中南部铁路、雄商高铁,以及濮鹤、大广、濮聊、南林、阳新、濮范、范台梁、阳卫高速公路等,构建起空中、地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打破困扰濮阳许久的交通瓶颈。
济郑高铁的全线通车运营,带给濮阳人的,注定很多,很多。
(一)
人,血管梗阻,影响健康;城市,交通不畅,影响发展。
随着济郑高铁的全线通车运营,龙都濮阳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的“桥头堡”作用将愈加彰显。
“看,前面不远处就是山东。”12月4日,站在济郑高铁南乐站站房外,南乐县千口镇人大主席张恩茂一边介绍,一边指向东边的山东。远远望去,高铁梁道恰似一条卧波长龙,蜿蜒延伸到山东境内。“再过几天,济郑高铁全线开通,豫鲁两省借着高铁,就在千口镇实现‘握手’了。”张恩茂相信,凭借济郑高铁全线开通及南乐站地处该镇的时机与优势,千口镇很快会成为一方快速发展的热土。
观看中国地图,如果以濮阳为圆心,以省会城市为半径,我们会发现,正好可将郑州、济南、石家庄三个省会城市画在同一个圆上。也就是说,濮阳正处于豫鲁冀三个经济圈的几何中心。再打开河南省地图,濮阳市的形状酷似一个正在练功的武士,向山东伸出一条“金刚腿”。正因为有这样的地缘关系,濮阳自然而然成为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及京津冀经济圈的前沿。也许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区位优势,省委、省政府赋予濮阳建设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的战略定位。
但长久以来,濮阳的区位优势和前沿作用,因受制于交通瓶颈而不能很好地发挥。新中国成立以来,数次主要铁路线的建设,都因为种种原因与濮阳擦肩而过。没有火车客运,尤其是没有高铁,不仅限制了濮阳人的交通出行,而且严重制约着濮阳与其他城市的协同发展,阻碍着濮阳融入各种城市群、经济圈的步伐。譬如濮阳人想到山东省会济南,由于不通铁路,只能坐大巴或自驾车,坐大巴单趟需要将近4个小时,自驾车也需2个多小时。这种情况,使得濮阳即便和山东唇齿相依,其区位优势和前沿作用也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
而今,随着济郑高铁的全线通车运营,郑州到济南的时间缩短到不到2小时,濮阳到济南更是仅需1小时。随着交通壁垒被打破,河南伸向山东的这条“金刚腿”,将会“踢”得更有力,濮阳从而能更好地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及京津冀经济圈。正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建玲在2022年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新闻发布会上所说:“随着济郑高铁全线开通,濮阳将实现一小时内到达郑州、济南,成为对接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前锋。”
当然,济郑高铁全线通车运营对濮阳的作用,远不仅限于在对接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中担当前锋。市发改委铁路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济郑高铁全线通车运营后,濮阳将彻底融入郑州、济南“一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郑州航空港,连通空中丝绸之路,畅通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以路为媒,沿路兴业,提升濮阳城市能级和发展实力,变区域边沿为区域枢纽、开放前沿。
(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星河。
而今的濮阳人,无论是“坐地日行”还是“巡天遥看”,都再非难事。
“安阳红旗渠机场通航了,从濮阳到机场仅需1小时;济郑高铁全线通车运营,从濮阳到济南仅需1小时,到青岛也不过3小时左右,中午在濮阳吃凉皮,不耽误傍晚到青岛吃海鲜;濮阳至湖北阳新的阳新高速全线正在加快建设,今后开车出省也更方便了,濮阳现在的交通真可以用四通八达来形容。”对濮阳交通发展关注、研究颇多的市民李剑锋,一边掰着手指头一边自豪地说。
李剑锋说的一点没错。近年来,濮阳的交通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从地面到空中,均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好消息。
济郑高铁从2017年8月打下施工“第一桩”,到今年全线贯通,仅用了6年多时间。济郑高铁全线贯通后,往东、北方向与济南、青岛及京津甚至东北城市相连,往西南方向经郑州与重庆、贵阳、昆明等城市相接,大大方便了濮阳人“走四方”。市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未来几年,濮阳铁路建设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京雄商高铁台前段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强化与京津冀地区的联系;安阳经濮阳、菏泽至徐州城际铁路,已纳入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中长期发展规划;衡水经濮阳至信阳潢川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从上海到银川的沪银高铁,前期准备工作也一直在持续,若能变为现实,将改善濮阳人往西北到东南出行不便的状况。
(下转第三版)
本报记者 袁冰洁 宋仁志 岳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