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寒的冬季,不少人会突然发现身边的亲戚、邻居出现行走不便、言语不利、卧床不起等情况,生活不能自理了。这种情况大部分为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脑血管意外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又称为脑卒中或中风,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意识不清、嘴角歪斜、单侧肢体偏瘫、麻木、失语、喷射性呕吐、癫痫等症状。而冬季因为气温等因素,导致中风高发、多发。
我国每年中风发病率约505.23/10万人,每年死亡率343/10万人,平均第12秒钟就有1人发生中风,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大部分为中老年人,危害广泛而复杂。中风发病地点90%在家里,因此家庭急救往往非常重要。
中风分为两类,一类是缺血性中风,也就是脑梗塞;一类是出血性中风,即日常所说的脑出血。不管是梗塞还是出血,都会导致脑细胞死亡。
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使用溶栓药物的时间窗是发病后的4.5小时,而动脉取栓最佳时间窗是6小时,超过这个时间效果就会变差,所以发现时间越早,救治效果越好,抢救存活率越高,病后恢复越好,致残率就越低。脑出血的病人是因为脑部血管破裂所致,一旦发病,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当我们碰到身边的家人、朋友、邻居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嘴角向一侧歪斜、单侧身体偏瘫、失语、喷射性呕吐等症状时,应该怎样进行家庭急救?
中风的应急救护
1.就地侧卧。使病人就地侧卧位,保持舒服的体位,防止因呕吐引起窒息。
2.改善呼吸。松解病人的衣领、胸罩等,使病人保持呼吸顺畅,有条件者可吸氧或改善通风。
3.禁食禁水。禁止给病人喂食、饮水,因止咽呕吐而发生意外,口干者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滋润嘴唇。
4.及时送医。及时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5.防止长途颠簸。尽量少移动病人,若自行转运患者,行车尽量平稳,避免颠簸而加重脑出血。
6.有条件者可以提前测量血压,了解患者有何基础疾病、用药情况等,为送达医院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遇到中风患者,千万不要擅自乱用药,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治疗方案不同。
如何预防中风
中风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如肥胖、长年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抽烟、饮酒、不规律的作息、喜欢食用咸甜食等。预防中风应从幼年开始,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蔬菜与水果,养成不偏食、不过量饮食、戒烟限酒等好习惯。同时,应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这对预防中风极为有益。
如果出现中风预兆,即在中风发作前常有的血压升高、血压波动、嗜睡、短暂失语、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按时服用降压药,控制基础疾病,保持情绪安静,保持大便通畅,及时就医,做必要查体、影像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