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昔日“武联防” 抵御日伪扬声威 今日“武联防” 平安建设立新功

12月4日晚7时,南乐县千口镇张庄集村村民王海明吃过晚饭后,把饭碗往桌上一搁就出门了。作为张庄集村民兵巡逻打更队队员,他要和另外5个村的队员代表一起,在6个村庄开展巡逻,守护乡亲们的平安。

和张庄集村一起联防的,是樊村、李家村、武家村、杜家村、闫村等几个村庄。这几个村,别说是在千口镇,即便在整个南乐县,也都有着响当当的名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在党的领导和组织下,6个村庄组成了一个武装抗日联防区,简称“武联防”。6个村庄相互支持,灵活游击,多次打退日伪军的进攻,最终这里没有沦入日寇的魔爪。抗战期间,6个村庄未向敌人缴过一粒粮、一文钱,出过一个劳工。这里也成为当时中共南乐县委和二区领导机关常驻地,县大队、八路军常在此练兵休整,伤员在这里养病,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重要物资在这里存放。老一辈革命家杨勇、杨得志、苏振华、宋任穷、曾思玉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6个村庄在豫鲁冀边区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武联防”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面对外敌侵略时的英勇不屈,而且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智慧,更是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全面实施抗战战略的最好体现。“武联防”精神历经近百年洗礼,早已融入南乐人民,尤其是附近6个村庄村民的血液中。南乐县千口镇党委、镇政府创新性将“武联防”精神用在新时代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工作中,充分借鉴“武联防”历史传统,将全镇36个行政村划分为6个联防区,每个联防区包括5至7个村,这些村庄联合起来,开展区域联防联调联治。各联防区结合实际,先后成立了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巾帼服务队、民兵巡逻打更队、普法宣传队等。每支队伍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发现警情和矛盾纠纷,立即开展联防联调联控,将矛盾和隐患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抗战时期参加“武联防”的6个村庄,现在又联合起来,成为其中一个联防区。因为同受“武联防”精神的影响,6个村庄的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通过区域联防,不但联手保一方平安,而且使各村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武联防’精神和新时代的基层治理相结合,闪耀出不一样的光芒。我们6个村在‘武联防’精神的指引下,爱家乡、建家乡,一定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张庄集村党支部书记李运众说。

本报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张恩茂

2023-12-19 1 1 濮阳日报 c131468.html 1 昔日“武联防” 抵御日伪扬声威 今日“武联防” 平安建设立新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