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能力,更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数学教学内容的主线,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想法。
重视算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常遇到教师强调多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还是错误百出的现象,究其原因,并不是缺乏练习,而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的同时,更要关注其对算理的理解。研究表明,人在表述过程中大脑会被唤醒,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说理”习惯,帮助学生内心建模,提高学生的运算、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教学中,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从细节着手,督促学生养成科学的计算习惯。规范使用演草本。在教学中,常有学生因演草本书写潦草、数字叠加在一起导致计算错误的现象,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使用演草本,规范书写,养成书写认真、工整等习惯,避免出现字迹模糊、粗心失误等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计算训练中,教师应让学生多次读题,养成审题习惯。注重验算习惯的培养。数学计算中,验算是学生对自我结果的检查,能更好地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计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等计算习惯,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可以变换口算练习的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特点,教师可以把部分口算练习设计成开火车、写得数比赛等口算小游戏,并适当评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功在平时,贵在坚持。作为数学教师,教学中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要积极探索更多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计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