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龙秀大剧院内,惊险刺激的《龙秀》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市博物馆文物陈列展厅内,古老厚重的历史激荡起孩子们的家园自豪感;华夏神木博物馆内,游客们被造型各异的神木艺术深深折服……这一切,不是虚幻的描述,而是濮阳文旅在2023年呈现出的一个个真实场景。
文以载道,化成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种种风险挑战,文化是力量源泉。
2023年,我市坚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强市转变,通过唱响高位推动、活动带动、项目引领、品牌塑造“四部曲”,使文旅文创新业态进一步培育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的品牌进一步叫响,奏响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高位推动:奏响文旅产业发展“主题曲”
11月25日上午,市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展厅内,一群小学生正在围观“中华第一龙”造型,许多市民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今年国庆节期间,历史陈列展厅对外开放,市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看到这些文物,我对濮阳有了更多了解,厚重的历史让我为家乡感到自豪。”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丁鹤轩说。
市博物馆历史陈列展厅能这么快开放,与市委主要领导对文旅文创工作的重视密不可分。近年来,博物馆逐渐成为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主要场所。因沉积的多种原因,市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展厅一直未能对外开放。今年7月4日,市委书记万正峰到市博物馆调研,要求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让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标杆和精神家园。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对此高度重视,组织施工人员加班加点,加快改造提升进度,确保历史陈列展厅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面向市民开放。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文旅文创工作高度重视,一直在持之以恒地推动文旅文创产业的发展繁荣。2023年,围绕文旅文创融合这一主题,市委书记万正峰多次到文物保护街区、遗址公园、文化产业园调研,对文旅文创工作提出要求、作出批示。市长朱良才亲自安排文旅文创工作,要求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和决心,共同推动濮阳文旅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锦印多次深入文化场所、文化企业、文化项目建设一线摸情况,找问题,听诉求,寻对策。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也多次对文旅文创工作进行调研,建言献策,推动文旅文创产业不断向深度、广度融合。
高位推动,使我市文旅文创工作有了强力“抓手”。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多项文件,擘画文旅文创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濮阳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决胜攻坚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拓展文旅发展新空间、培育文旅文创融合新业态、涵养城市文化递延等手段,加快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强市转变。
“抓手”明晰,蓝图明确,路径明了,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的发动组织下,各县区、各景区把全市统一目标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拿出得力措施,探索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路径,文旅文创也由以前单纯节假日时的“一时热”,变成了2023年的“全年热”。
活动带动:唱出文化产业发展“合唱曲”
1月7日,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在市图书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濮阳八景”第二批候选景观。加上第一批发布的9个景观,我市共推出19个“濮阳八景”入围景区。
“濮阳八景”评选活动,是我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专门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锦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周调度会机制,全方位推动评选工作的顺利进行。先后开展了“濮阳寻美,等你推荐”“我是濮阳八景推荐官”“濮阳八景集中展示月”等活动,通过“荐景、建景、活景”等工作,将各县区极富地域特色的景观进行了“从头到脚”的包装和“由内而外”的打造,形成了区域联动机制,吸引了外地机构和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消费。
活动带动,是我市做好文旅工作的重要方式。除了“濮阳八景”评选,今年我市还推出了“濮阳人游濮阳”活动,广泛发动干部群众走出家门,游览、体验濮阳五县四区的大美景色,使濮阳人更加了解濮阳。此外,在“濮阳八景”评选和“濮阳人游濮阳”活动的带动下,我市以黄河文化、上古文化、龙文化、红色文化、杂技文化等为依托,以景区景点为载体,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精品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同时,与市内外旅行社、旅游企业联动,推广精品旅游线路,留住本地游客,吸引外地游客,炒热了濮阳旅游。
今年,我市还相继开展了“缤纷龙都·秀美时节”“金色龙都·丰收时节”2023年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第二届消夏欢乐季等共计273项活动,在提升濮阳知名度的同时,也刺激了文旅消费。据统计,1至11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2870.0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9.16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0.72%、107.36%。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