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康复如平常,98岁的老爹躺在床,旁边还有个百岁的娘,轮椅上偏瘫的妻子泪汪汪。”回望过去30余年,数不清陪护了多少个日夜,经历了多少难以言说的苦辣酸甜,换来74岁高林普如今的淡然与自如。
高林普系清丰县高堡乡中心小学原校长,30余年来,面对命运对家人的一次次重击,他以超乎寻常的大爱和坚韧,无微不至地照顾病重的父亲、瘫痪的妻子、年迈的母亲和身患精神分裂症的弟弟,在日复一日的守护中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用最朴素的行动彰显着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孝老爱亲的赞歌,他也因此被人称为“当代张清丰”。
高林普的事迹,感动着一座城。1989年10月,高林普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优秀校长;2017年9月,被授予乡村教育30年贡献奖;2021年6月,被濮阳市委评为濮阳市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11月,被河南省文明委评为“河南好人”;2022年11月,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2022年,被濮阳市文明委表彰为第七届濮阳市道德模范;今年12月,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推荐候选人名单。
为兄,他尽心竭力,让精神分裂的弟弟久病痊愈、娶妻成家
30余年前,高林普的弟弟不幸患上精神分裂症,有时一发病就会离家出走。高林普知道父母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弟弟,为了替父母分忧,每当这时,他总是放下一切、四处寻找,用不离不弃的亲情关怀,让失去理智的弟弟渡过难关。有一次,弟弟发病又跑了出去,高林普骑着自行车一个人找了3个月。在此期间,他住过桥洞、草屋、马路边,一路张贴寻人启事,所幸最后如愿以偿,将弟弟平安带回家。
然而,天长日久,弟弟的病情常规药物维持已不起作用,需要有人经常守着他。更重要的是,父母年事已高,还有其他弟弟妹妹要抚养,既感无能为力,更兼忧心忡忡。
“照顾弟弟是当哥哥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在为父母排忧解难。”此时已经成家的高林普打定主意,毅然放下家庭和工作,把带弟弟求医问药的责任扛在肩上,带弟弟跑遍河北、山东、河南等20余个省市,为弟弟访医问诊。在外治疗期间,弟弟病发时四处乱跑,高林普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挨家挨户打听,跑遍大街小巷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高林普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下,弟弟的病终于痊愈,得以回归正常生活。
后来,为彻底解决后顾之忧,高林普又帮弟弟修盖房子、娶妻成家,甚至侄子结婚,都是由他一手操办。如今,弟弟一家子孙满堂、其乐融融,高林普打心眼儿里感到欣慰和满足。
为夫,他矢志不渝,与瘫痪失能的妻子相濡以沫、生死相依
2006年6月3日,逐渐平静的生活再次被灾难打破,56岁的妻子积劳成疾,患脑溢血倒下了,而高林普的精神也差一点被击垮。
他强忍着心中悲伤,第一时间联系做手术的医院,争取让妻子接受最好的治疗。然而,天不遂人愿,经过抢救,妻子的命虽保住了,但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2009年,因病情恶化,妻子四肢全瘫,再也不能活动。为此,作为清丰县高堡乡中心小学校长,还有两年才退休的高林普,决定提前离岗,回家一心一意照顾父母和妻子。
遭此打击,妻子移动靠携、走路靠推、吃喝靠喂,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心情急躁、脾气大增,甚至不停地哭。更有甚者,邻居们总是议论纷纷,说他们家这样的情况,早晚得离婚,这个家早晚得散。
高林普坦言,有时感到压力很大。但在巨大的压力下,他尽量让自己脸上的笑容多一些,他要给患病的妻子以快乐和温暖,让她乐观起来,战胜病魔。为了更好地照顾妻子,高林普练就了一身好本事,洗衣做饭、打扫整理、按摩护理、剪发洗澡……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医疗护理,他都样样精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高林普寸步不离守着她、宽慰她,坚持给妻子拿药、做饭、熬汤、擦脸、搓背、端屎、接尿……周而复始,脚不沾地,上下奔波,妻子在高林普的开导和感化下,慢慢接受了事实,对生活恢复了信心。
每当有人夸他是“中国好丈夫”,高林普总是平淡地说:“这么多年来,她就是我的‘后盾’。在为弟弟看病期间,她始终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如果没有她的支持和帮助,我弟弟的命早就没了,更不可能娶妻生子,两位老人也不一定能颐养天年,所以妻子才是我们全家的大功臣。按情义、按道德、按良心,我都要全身心地伺候她,陪她一直走下去。”
2015年,与病魔斗争9年后,妻子因全身器官衰竭离世。
为子,他勇斗死神,对年高病危的父亲不离不弃、终创奇迹;对年老体弱的母亲日夜陪伴、无微不至
高林普的父亲年轻时干活太拼,导致身体患有气管炎、肺心病、胸腔积液等多种疾病,常常是3天的时间里2天都要输液。
2008年11月,父亲病情加重、发热不止,打针输液无效,住进了清丰县人民医院。经查,父亲胸腔积水,肺部有严重问题,遂转院到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肺结核科,然而此时肺部已完全纤维化,治疗半月效果不明显,汤水不进、精神萎靡,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高林普的父亲当时已经94岁,医院劝家属放弃治疗。老人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对病床前的高林普说:“儿啊,我都这把年纪了,就不要再治了。你们这些年对俺这么好,现在死了也值了。”高林普一听这话,眼泪哗地一下就流下来了。
于是,他对医生软磨硬缠、再三请求:“父亲一辈子养育我们不易,没过啥好日子,如果我放弃治疗,那就是大逆不道,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最终,高林普的孝心打动了医生。不仅如此,他还与医院签订了“如有意外,和院方无关”的治疗协议,后经手术治疗,父亲终于转危为安、治愈出院,创造了当地医院收治高龄肺心病治愈的奇迹。
出院后,来家中看望父亲的亲戚及邻居常说:“都说‘人的命,八字定’,恁家看来这话不对,应该说‘老人寿命有长短,关键儿女管不管’。”此时,早已耳聋的父亲见谁都是一句话:“没有俺儿,俺早就见阎王了!”在高普林的精心照顾下,父亲又活了近4年,2012年8月13日在与儿子交谈中安详离去。
父亲和妻子的去世,让高林普对母亲倍加珍惜。为更好地照顾母亲,他打破农村老人一般在偏房睡觉的习俗,把母亲搬到堂屋休息,并在母亲床边支了一张小床,照顾她的日常起居。
人上了年纪,包括消化在内的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为此,高林普除了在饭前喂母亲一些开胃药增加胃动力、帮助消化之外,还编造了许多善意的谎言让母亲吃饭。“这奶粉是外国进口的,您尝尝跟咱国内产的有啥不一样?”“今天好吃的是亲戚从外地捎来孝敬您的,您一定多吃两口!”……他每天变着方式和母亲聊天,每天变着花样做饭菜,哄着像小孩一样的母亲,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如此。在照顾母亲之余,高林普还特意编了一个顺口溜:老娘要吃饭,必须耍手段;提前喝药片,糊弄哄说骗;稀稠随娘便,外加偷和看;顿顿有鸡蛋,再把牛奶添;生法多吃饭,都是孝心献。
除此之外,白天,高林普还会边给母亲梳头边陪她说说话,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陪她看最爱的《梨园春》、讲过去的事;晚上,母亲肠胃弱经常拉肚子,起夜较多,只要母亲轻轻一动,他就会立马惊醒起床服侍母亲,多年来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夜觉。
有一次,年事已高的母亲因腹泻住院,不配合医生治疗,他耐心地与母亲唠家常,宽慰母亲的心;在治疗过程中,母亲大小便失禁,他就像照顾婴儿一样,跪在地上为母亲更换尿布、擦拭身子、换洗衣物,让母亲身上始终干干净净。
母亲多次感动落泪说是自己拖累了他,高林普却说,“老人能陪伴在子女身边就是最大的幸福,再累心也是甜的”。在高林普的悉心照顾下,母亲已111岁,但老人家精神矍铄,思维还比较清醒,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长寿之星。
高林普家一共兄妹6人,最难的时候为什么选择独自一人担负家庭重担?每当有人问及此事,高林普总是说,“兄弟姐妹都有各自的难处,哥哥被过继到舅舅家有老人无法兼顾,姐姐80余岁了常年瘫痪在床,弟弟也因为有病没法照顾母亲”。
更重要的是,在高林普看来,孝敬是一年365天不间断的陪伴,是多年来对父母不缺席的守护和关怀。他说:“孝敬父母不能搞平均主义,不能搞摊派和攀比,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父母健康、长寿、幸福,对父母和家庭要做到问心无愧、无私奉献。”高林普也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儿女,让孝贤家庭的温暖笼罩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德不孤,必有邻。如今,迈入古稀的高林普在照顾母亲之余,还积极参加清丰县传播孝道文化巡讲活动,将自己几十年孝老爱亲的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分享,累计受众达35万人,让孝老爱亲这份传统美德更好地点亮人心、光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