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我市“三新”领域主题教育取得新成效

本报讯 (记者 段利梅)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针对“三新”领域党组织党员涉及范围广、行业类型多、流动性强的特点,通过结合实际加强党员管理、丰富学习载体、引导参与服务等措施,稳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三新”指的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要对“三新”领域党员开展主题教育,首先要找准对象。各级各有关部门通过电话访、微信联、现场查,掌握了945个“三新”领域党组织运行状态,摸清了9373名“三新”党员的就业情况和联系方式。在此基础上,组织282名市、县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联系分包“三新”领域党组织423个;3940名“两代表一委员”中的党员分别联系1至2名“三新”领域党员;756名市派助企干部、418名县区派党建指导员联系帮扶,深入开展“讲一堂党课、做一次走访、解一件难题”活动,推动“三新”领域主题教育务实有效开展。

“三新”领域党员一般流动性强,很难集中起来开展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我市在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户外劳动者驿站等设立“阅读角”,放置主题教育必读、选读书目,方便“三新”党员就近学习交流。此外,积极开展线上平台学习,利用“濮阳党建”及各级“三新”领域党组织新媒体平台,常态推送党的政治理论、时政要闻等内容,打造“指尖课堂”;鼓励党员员工、企业家录制“主题教育有话说”微视频32期,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5万次。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激发“三新”领域党员的潜能,我市发出小改进、小提高、小创新、小成果“金点子征集令”,组织开展“入党为什么、我能干什么”专题研讨,引导“三新”领域党员积极开动脑筋。截至目前,“三新”党员立足岗位建言献策743条,其中被各渠道采纳163条。组建产业链、重点项目党组织38个,构建“基层组织+创新团队+党员人才+创业项目”示范引领机制,成立技术攻关团队48个,解决技术难题63个。打造“企业党支部—红色车间—红色班组”矩阵,在关键岗位设置党员责任岗、示范岗、先锋岗2450个,助推162家非公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开展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技能大竞赛等,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智慧和力量。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国内首个绿色涂料产业园,全省首个“零碳工厂”、首个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在濮阳先后建成。可以说,主题教育已成为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主题教育成效已有效转化为推动濮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2024-01-08 1 1 濮阳日报 c133387.html 1 我市“三新”领域主题教育取得新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