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制造强市

挺膺担当立潮头 踔厉奋发谱华章

——记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近年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创新开展制造业倍增行动,全力以赴稳运行、强调度、保主体,抓项目、育群链、促转型,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良好态势——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工业营收增长16.1%,均居全省第1位;工业投资增长34.3%,居全省第2位;工业用电量、工业税收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2020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荣获市级及以上表彰奖项共计60项,特别是在2023年第五届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活动中,该局作为全市唯一也是全省工信系统唯一一家单位被确定为表彰奖励对象。

抓党建、强引领

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把讲政治的要求融入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站稳政治立场。该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讨论决策“三重一大”事项,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开展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与青年干部面对面”、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宣讲等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抓项目、强工业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工业运行调度向上向好。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紧盯年度目标,干出“周周红”、拼出“月月红”、确保“全年红”,确保工业运行在合理增长区间。一是科学研判、强化监测。坚持“周监测、半月调研、月分析”,重点对30户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21种重点产品(原料)价格和主要经济指标监测、研判、分析,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和工作建议。二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强化与发改等部门沟通衔接,充分发挥月例会制度作用,做好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评价。三是完善机制、精准调度。坚持“条抓块保”,常规调度与重点调度相结合,稳住基本盘、抓好关键点、扩大增长点。近年来,全市主要工业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制造倍增强势开篇。围绕“引进+培育”扩大规模、“转型+增效”提升效益、“科创+研发”激发活力、“集群+链式”加速集聚4个重点方面,出台濮阳市促进制造业倍增行动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制订考核办法,确保实现2年内制造业招商到位资金倍增、3年内制造业投资和产能倍增、4年内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倍增的发展目标。2023年以来,扎实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和“拼项目 促投资”攻坚行动,强力推动163个重点制造业项目建设,制造业倍增全面起势。2023年,全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579亿元,增速达41.2%,居全省第1位,其中制造业项目到位资金463亿元,增速为54.3%;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升至69.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7个百分点。

换道领跑蹄疾步稳。聚焦6大产业集群和19个产业链条,发挥“双长制”作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高能级链群为关键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一是传统产业蝶变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抓手,实施新技术嫁接、新链条重塑、新品牌培育,2020年以来,共实施“四化”改造项目486个。通过实施“智改数转”行动,企业生产过程得到全面优化,用工成本平均降低26.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8.5%。天能能源通过“机器换人”,单块动力电池成本降低1元;濮阳惠成对氢化酸酐生产装置进行智能化改造,产能增加80%,产值增加3亿元。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建成了“玉米淀粉/秸秆—葡萄糖—L-乳酸—聚乳酸—改性材料及终端产品”完整产业链条,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第一个形成闭环产业链的集群;建成投产的13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填补了省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空白,以聚碳酸酯为主链的聚碳新材料“1+3”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天顺风能叶片、塔筒生产线形成稳定产能,远景能源濮阳智能风机制造基地成功下线首台智能风机产品,在全省率先实现风机、塔筒、叶片“三大件”集成生产。三是未来产业破题开篇。中原油田兆瓦级绿电制氢示范项目荣获2022年度河南省绿色低碳发展标志性项目,国鸿氢能大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项目建成投产,开通了首条氢燃料公交线路,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加速形成;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濮阳市类脑智能医疗装备有限公司荣获2023年省人工智能创新平台、重点企业,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获评2023年省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增速提质。一是招商实效突显。精准绘制生物降解材料、聚碳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四图谱六清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江浙沪等先进地区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招商,促成了一系列重大招商成果。二是集聚发展成势。以生物降解、聚碳等5条新材料产业链为发展重点,制订出台了培育壮大产业链行动方案,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绿色涂料、生物降解材料、电子化学品等4条产业链被纳入省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三是发展能级提升。河南省绿色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创建成功,河南省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获省科创委会议批准通过,经开区、工业园区高分通过河南省第一批化工园区认定。

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双千兆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6209个,已实现乡镇以上及重点农村区域全覆盖,5G用户突破140万户,5G用户占比达33%,居全省第二。二是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中原大化“5G无人机+AI”智能巡检等5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平台建成投用。市5G+工业互联网平台历经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持续吸纳工业大数据、工业机理模型,不断升维扩容,建成后将为化工、家居、食品等多个行业赋能,持续迸发创新发展活力。三是信息产业持续壮大。濮阳县亿秒&大华科技产业园、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项目落地,科大讯飞豫北智能制造中心、明海光电子5G光通信、天地农网农产品AI识别及溯源系统等项目建成投产。

企业服务见行见效。把“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一是企业难题早破解。建立“助企干部+服务功能组+助企强链工作专班”服务新模式,全市2691名助企干部包联企业2884家,实现了各类市场主体全覆盖;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开展疑难问题集中攻坚、逐个突破,问题化解率达100%。特别是推动2012年遗留至今的濮阳新型化工基地气化岛项目顺利实现开工,预计将带动形成300亿元的产业集群。二是要素保障再强化。举办建材行业产销对接、海尔希甲胺产品专题对接会、银企对接等四项对接活动133场,帮助企业达成产销意向64.81亿元、融资115.67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24.63亿元,达成就业意向7.08万人。三是惠企政策促落实。搭建“濮阳政策通”网络平台,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奖励政策》等政策措施,印发惠企政策口袋书,提高企业政策知晓率。濮阳市被省委办、省政府办表彰为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企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濮阳市企业服务工作连续十年被省政府表彰。

抓作风、强能力

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

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与“学习型”机关建设相结合,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比武、大提升”活动,全面提升机关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在全市市直单位能力作风建设“大比武打擂台”中排名第3位,《以重点突破带动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全面起势》获评特色工作,在全市通报表扬。持续开展营造“三个氛围”、创建模范机关和“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荣获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先进党组织”称号。

强化廉洁机关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了一支忠诚干净、务实担当、团结和谐的干部队伍,以过硬能力、优良作风推动工业经济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直单位综合考评优秀单位。刘威 胡月

2024-01-18 ——记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 1 濮阳日报 c133969.html 1 挺膺担当立潮头 踔厉奋发谱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