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岚岚 通讯员 赵瑞雪 孙亚伟)近年来,濮阳县子岸镇高铺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深入挖掘村庄传统优势,发展红薯粉条特色产业,让“老手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产业”。1月18日,记者走进濮阳县子岸镇高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生产红薯粉条的机器隆隆作响,工人正忙着清洗打浆、过滤、和粉、漏粉、捞粉……
2023年秋季,高铺村在子岸镇党委政府及濮阳县住建局驻村工作队的倾力支持下,共计投资100余万元,成立高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主要以生产红薯粉条为主。合作社负责人赵青录家中好几代人都是从事红薯粉条加工生产的手艺人,最早可以追溯到1874年,这门老手艺传承至今已经有150年的历史了。
赵青录告诉记者:“运用我们家族传承的技艺,六斤半红薯出一斤粉条,出粉率高、粉条质量好,现在一斤粉条能卖12元,收入相当可观。我们计划明年增加投入,把这个经济合作社搞活搞好。”
高铺村经济合作社的成立,不仅使“手艺活”得到了传承,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收入、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据了解,2023年,高铺村经济合作社收购子岸镇周边村镇红薯40余万公斤,年产约7.5万公斤粉条,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0余万元的收入,带动本村20余人就业。正在水池旁捞粉的村民赵兵新高兴地说:“我平时农忙时种地,没农活时就来合作社做粉条。一天能挣200余元,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响应各级政府的号召,扩大高铺村产业规模,带动更多劳动力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让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濮阳县住建局驻子岸镇高铺村驻村第一书记任红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