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以实干实效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 南乐县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据——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折射出南乐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

这是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画面——生产线繁忙运转、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生物基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圆满落幕、仰韶文化推介会异彩纷呈、仓颉文化宣传周成功举办……见证南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这是一幅幅幸福洋溢的景象——济郑高铁南乐段建成通车、交付棚改安置房1287套、“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促进就业明显增加、教育投资新增学位18680个……镌刻出南乐县这座幸福之城的质感。

2023年,南乐县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十大战略”,扎实开展制造业倍增行动,奋力建设“两个基地、三城、一个先行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强化市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北部支点支撑能力,在县域经济“成高原”上奋力争先。

产业提质增速

助力制造业倍增

2023年9月18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南乐调研,指出“南乐县依托现有的屠宰、饲料产业向熟食和预制菜方向发展,就体现了优势再造战略”,并对南乐的县域经济发展、可降解材料产业及产业链培育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年10月27日—28日,第三届(濮阳·南乐)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顶级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产业发展大计、共谋产业未来发展,现场签约项目金额高达54.2亿元。

一个个大事件的渐次推进,见证了南乐产业发展的速度,引领着南乐产业发展的方向。

大力实施强链补链行动。认真落实《南乐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抓住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预制菜行业的“窗口期”,支持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和生态,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壮大可降解材料产业集群。依托“链长制”,着力打造4条产业链,即做强纤维素产业链、做深半纤维素产业链、做实木质素产业链、拓展生物基能源产业链,建成了全国唯一一条非粮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完整产业链,年产能突破80万吨,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白色污染”治理“南乐样本”。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突出“技术+产业”一体化布局,加快仓颉实验室、可降解材料转型升级暨中试基地项目建设进度,着力打造全国首个生物可降解材料领域产学研中试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打造食品加工特色产业链。持续做优粮食制品,做强肉类制品,做精冷饮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振兴白酒产业,做大预制菜产业,对接省预制菜技术创新研究院、科研机构,谋划建设预制菜产业研究院,着力建设全市乃至全省“预制菜之都”,进一步做大做强“乐滋乐味”品牌,为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装备制造业扩量升级。将臣涛机械纳入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支持,投资5亿元的臣涛精密机械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项目建成运行,加速构建精密机械产业链;依托腾龙管业等企业,推动产业向高端(成套)装备方向延链,加快高技术、高性能压力容器类产品开发应用,做强压力装备产业链。

民生福祉优先

夯实“三城”建设基础

“儿子闺女想让俺去市里住,俺没答应。县里天蓝了、水清了,公园越来越多,道路交通也方便。俺过得舒坦,不想挪窝。”南乐县城关镇郭庄村村民的话道出了群众的心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

南乐县坚持“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建设,始终把人民福祉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下大力气发展民生各项事业,让广大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南乐县一高和一行高中集团化办学步伐,做大做强明德中学、开元高中,持续提升高中办学质量;加快仓颉学校(扩建)、兴华路中学、湖西学校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打造优质教育南乐品牌。

文旅融合兴盛。扎实推进文庙博物馆3A级景区创建工作,办好癸卯年谷雨祭拜仓颉大典等活动,大力发展庙会经济,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乐泰森林公园等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得有声有色。

消费活力迸发。补齐配套短板,稳步发展传统服务业,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依托森林公园、乐西湖等创新消费业态,丰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创时尚、新零售等业态供给,建设高品质商业综合体,(下转第三版)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杜智楠 尹利着

2024-01-25 —— 南乐县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1 1 濮阳日报 c134329.html 1 以实干实效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