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乡村振兴

南乐县寺庄乡

“一站式”止争解纷 让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

本报讯 近年来,南乐县寺庄乡紧盯社会治理末梢,以乡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为牵引,推进“枫桥式”综治中心建设,用足法治资源、用活法治手段、用好法治人才,在“管住”显性矛盾的同时,更加注重“理好”隐性风险,发挥乡综治中心的吸附作用,做到止争、解纷、人和、安民。

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该乡融合“党员联户、干部包片、党支部会商”和“两代表一委员”机制,与村内“民情图”相结合,按照“居住相邻、关系相近、力所能及、便于服务”的原则,根据党员自身能力和群众意愿进行双向选择,择优选取“1名县人大代表+N名45周岁以下党员+N名预备党员+N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志愿服务队伍参与联户工作,与村干部一起对全村各个家庭进行分包联系,做到每户群众至少有1名志愿者负责。把网格打造成基层工作最前端的“哨岗”,全面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效能。

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长效机制。该乡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严格落实“日排查、周研判”制度。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化解的难易程度进行梳理分类、登记造册,实行分类化解,落实“一案一策”,分解责任到人。结合实际情况,在“平安大走访”“春风行动”工作中,逐户张贴“平安服务卡”,为群众提供“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便捷途径,使“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深入人心,逐步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为积极发挥矛调员的主观能动性,着力解决村级化解率较低的问题,制订完善《寺庄乡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提供每件50元到200元不等的矛盾纠纷调解补贴,保障了基层社会治理“有人干事,安心干事”。

建立“德治+四单”调解机制。该乡探索建立“1+N调解室”,总结古念村德治经验,在全乡推广“四单”工作法、“警司访”矛盾纠纷化解机制、“1234+N”模式、建立三级调解团队等成功经验,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充分发挥乡综治中心在多元化矛盾纠纷中的前沿阵地吸附作用,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2023年,寺庄乡综治中心共排查登记矛盾纠纷173起,化解矛盾纠纷171起,化解率98.8%,实现了平安建设由“救火”向“防火”的转变,做到了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寺庄乡将持续弘扬德孝文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践行基层善治,擦亮“人和寺庄”名片,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邵丽锴)

2024-01-25 南乐县寺庄乡 1 1 濮阳日报 c134381.html 1 “一站式”止争解纷 让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