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濮阳,以“绿”着墨。
春天,在濮阳大地植下片片树苗,也在市民心中播下绿色种子;夏天,绿树浓荫为群众带来阵阵清凉,也让濮阳处处呈现绿色画卷;秋天,天高云淡映衬着地面的橙黄橘绿,让濮阳宛若人间仙境;冬天,银装素裹的湿地公园内,冬栖的各类水鸟勾勒出一幅绝美水墨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刚刚过去的2023年,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绿色工程,渲染着濮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绘就了山水相映的绿色发展路径。全省唯一一个“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花落濮阳市林业局,更彰显了生态濮阳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国土绿化:倾力涵养“森林氧吧”
繁花绿树,香径小道,徜徉在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西湖公园,感觉像在欣赏一幅以绿色打底的山水画。公园东北角的一块景观石上,“国家森林城市主题公园”几个大字告诉人们,这是一处以森林为主题的城市公园。进入公园,十多个标示牌上写着关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相关内容。最吸引人的,是很多树木上都挂着标有二维码的牌子,市民拿起手机用微信扫一扫,就可以看到这棵树是什么树种、有哪些特性等。徜徉在公园内,既可享受美景带来的身心愉悦,又可了解到什么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理念、我市何时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有关知识,还可认识不少平时常见却不知道名字的树木。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科学绿化为指引,以实施林长制为保障,以挖潜增绿、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培育森林资源,统筹推进生态廊道绿化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森林公园建设、城区绿化等四大阵地建设,厚植了生态濮阳的绿色底色。
以生态廊道为例,国道、省道、县道、河流等廊道,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城市的脸面。2023年,我市生态廊道绿化建设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提质增效,在市绿化委员会和市林业局的组织下,各县区林业部门因地制宜,积极对廊道进行绿化提升,景观效果日趋显现。
一组数字,反映了我市国土绿化成果。根据市林业部门的统计,2023年,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市完成造林1.68万亩。其中:全市国道、省道、县道、河流等生态廊道实施绿化提升260余公里、面积4600亩;完成城区绿化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完成村庄绿化面积9500亩,800个村庄取得明显绿化成效;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全市森林抚育完成1.2万亩。
在造林育林的同时,我市还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建立林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林工作,各级林长累计巡林3748次。建成了市、县林长制信息服务平台,为各级林长科学决策、林长制督查考核工作提供支撑,全市实现林地信息化48.36万亩,覆盖率85.17%。开展打击毁林专项行动,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68例,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也保护了濮阳整体生态。
湿地保护:细心呵护“城市绿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用这句诗形容冬日的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渠村段,再合适不过。虽然正处深冬,但这里群雁翱翔,雁声阵阵,为雄浑的黄河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据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调查人员介绍,2023年前来越冬的雁类数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20%。
大雁等鸟儿愿意在这里过冬,得益于这里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区优质的自然环境对于迁徙的鸟儿来说是理想的家园,每年12月份左右,就会有大量候鸟来自然保护区越冬。”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张洪北介绍,保护区全长12.5 公里,总面积3300公顷。随着保护区生态环境逐渐向好,来这里栖息繁衍的鸟类逐年增多,物种多样,种群越来越丰富,已知脊椎动物20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 种,属河南省重点保护的鸟类达23 种。
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休闲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绝佳去处。同时,湿地公园还可以净化空气,被称为“城市绿肺”。2023年,我市持续巩固和提升湿地公园建设水平,濮阳县积极推进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栽植乔、灌木1万余株,地被2万余平方米。在此情况下,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和挥公园、濮水小镇一起,成为“濮阳八景”首批推荐景区,濮阳县相继在这里举办了全国性的自行车比赛、灯光节等活动。清丰县在马颊河省级湿地公园种植红叶石楠球、大叶黄杨球等苗木,铺设金边黄杨、麦冬和连翘,增设科普长廊、界碑界桩、信息栏、鸟类雕塑等设施,让公园显得更美丽、设施更完善。南乐县对乐泰森林公园原有果树进行更新改造,建设采摘园2处、面积60余亩,对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东西两区进行绿化提升,移植、新栽大叶女贞、龙柏、小叶女贞、碧桃等绿化苗木4000余株,极大提升了湿地公园的绿化水平。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市新建和提升森林(湿地)公园5处以上,完成绿化面积约1200亩,配套抓好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保护地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湿地保护率稳定在64%以上。组织开展水鸟资源调查监测,全面掌握我市水鸟物种组成、分布和种群时空动态,进一步优化鸟类保护措施。积极组织开展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全市共救护野生动物62只,其中红隼、猫头鹰、小天鹅等国家二级以上野生动物11只。2023年7月20日至21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南昌带领执法检查组莅濮检查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对我市湿地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闫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