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林下经济:倾力打造“富民产业”
天寒地冻,濮阳市森茂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大棚内,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做羊肚菌菌包,并为其覆盖上薄膜。这是经开区国储林林下经济项目,森茂公司利用林下经济,在这里发展了89个羊肚菌大棚。
林下经济是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主要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下景观利用等。濮阳市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林业局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濮阳森林资源分布现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濮阳市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模式和保障措施,引领全市林下经济科学发展。市林业局组建由县级干部带队的林下经济专班,通过理思路、选模式、定方案、强服务等举措,着力推动林下经济高效发展。各县区成立相应工作专班,按照全市工作部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面推进工作落实。近年来,市林业部门科学利用林荫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效推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绿富共赢之路。
2023年,市林业部门继续推进林下经济、经济林、苗木花卉等特色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26万亩。科学推进国储林项目综合经营,新增经营规模1250亩,全市利用国储林累计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1万余亩,预估可实现经济收益约2000万元。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各县区林业部门持续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挖掘绿色红利。清丰县通过“政府+企业+基地+公司”的经营模式,引进濮阳市地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国储林引黄入冀补淀涵养林带发展蚯蚓养殖,发展了400余亩;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国储林阳子线林下紫苏种植,发展了350余亩。南乐县充分利用国储林项目区林下空间种植中药材射干400亩、婺源皇菊50亩,带动就业1600余人次。经开区引进林下种植羊肚菌项目,首期发展50余亩。
在各县区不断探索特色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市林业局组织开展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评选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培育选树一批产业规模大、资源利用率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命名授牌、观摩交流和宣传推介,辐射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同时,市林业部门加大服务力度,定期举办全市林下经济技术培训班,采取现场观摩学习和室内专家授课的方式,对重点示范基地和林企林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林下经济从业人员发展能力。组建专家服务团队,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将林下经济先进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助力产业发展。
除了林下经济,全市林业部门还不断探索其他富民产业。2023年,我市林产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15家林业企业被省林业局评为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森林旅游康养产业蓬勃发展,濮阳挥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获评第四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达153亿元。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项目,既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就业门路,又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成为推动林农增收与生态稳固共赢的重要途径,让群众身边的“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
放眼今日的濮阳,一片片树林,一个个口袋公园,一条条河流,一项项富民产业,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篇章。生态濮阳的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程。久久为功,贵在坚持,考验着历史耐心与战略定力;久久为功,重在实干,意味着使命担当与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玉琢于成,相信在全市人民尤其是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生态濮阳一定会不断铺展新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