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代表通道”,一头连着全市发展大局,一头连着百姓切身利益。出席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的8位市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集中接受媒体采访。主题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美好教育……代表们饱含激情,讲身边变化,谈奋斗历程,话使命担当,尽显履职风采,折射出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朝气。
“我们的孩子正逐步实现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变化‘看得见’、幸福‘摸得着’。”
——市人大代表海静蕊
在参与主题教育、联系服务群众、服务中心工作中,有啥感受?市人大代表、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海静蕊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通过主题教育,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海静蕊说,有“三个变化”感受最为深刻:一是理论学习形成了高度自觉;二是解决问题形成了工作常态;三是干事创业形成了浓厚氛围。
海静蕊介绍,市第二实验幼儿园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在上下传导和参与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自查自纠和联动整改中,把促进学前教育提质扩容作为突破口,一方面做大做强自身,另一方面发挥省级示范幼儿园、省领航幼儿园效能,与13所幼儿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指导4所幼儿园成功创建省、市示范幼儿园,为全市增加公办幼儿学位近2000个;积极申办全市主题教研活动,推广国家、省、市级课题成果9项,线上线下培训教师3万余人,开展下乡送教活动6期,惠及市内外幼儿园510所。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我们的孩子正逐步实现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变化‘看得见’、幸福‘摸得着’。”海静蕊说。
“乡村振兴的关键点是产业发展,落脚点还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美日子!”
——市人大代表卢午申
“只有对农村有情怀,才能把农村工作干好。”提起带领全村干事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市人大代表、清丰县韩村镇西赵楼村党支部书记卢午申感触颇深。
卢午申介绍,自2017年清丰县委、县政府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以来,他带领西赵楼村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带动周边5个村300余名群众在食用菌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2.4万元左右。近年来,他结合“五星”支部创建,不断深耕食用菌和红薯育苗产业,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2023年,该村食用菌产业年产出效益200余万元;实施“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发展红薯育苗大棚200余座,年产出效益230余万元。西赵楼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级森林乡村”“河南省‘五星’党支部”等荣誉,初步形成党建强、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好局面。
“我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点是产业发展,落脚点还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美日子!”卢午申说,建议对存在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产业规模薄弱、养老教育等问题认真研究解决,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绿色环保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市人大代表白宗仓
“绿色环保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市人大代表、台前县羽绒协会会长白宗仓说。
他介绍,近年来台前县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县环保部门联合羽绒商会,聘请环保专家,对所有涉水羽绒企业开展调研,针对每家羽绒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提出整改提升方案,整改完成后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良好,处理后的水绝大部分用于企业生产,外排水质完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全县整个羽绒行业统一使用环保洗涤剂,加之县政府配套的日处理5万吨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和正在积极推进的污泥处理项目,强有力地推动了羽绒行业的绿色发展。
“我们将继续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建立健全环保监测制度,做好环保基础管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白宗仓表示。
“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优化整合乡村教育资源”
——市人大代表杨承
市人大代表、濮阳县徐镇镇昆吾社区小学校长杨承一直扎根于黄河滩区教育一线,有着丰富的农村教育工作经验,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全国优秀乡村青年教师等多项荣誉。
杨承说:“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近年来不断见证了濮阳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发展,但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出生率下降等因素,乡村学校的发展面临众多困难。”因此,他建议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优化整合乡村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和群众携起手,一定能够让我们的家园更加温暖和谐。”
——市人大代表张丽
“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核心在群众。”市人大代表、华龙区任丘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丽说。
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张丽通过听取辖区老人意见,建设3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着力解决辖区老人“后顾之忧”;“居民议事会”解决居民楼加装电梯事宜;就居民为防汛值守工作人员送包子、居民过生日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等鲜活的小事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心得,即“群众需要啥,我们就干啥;大事小事,和群众一起商量着办;群众满意是我们的金标准。”
“我们关注社情民意,化解各类纠纷,排查安全隐患……群众的一句‘谢谢’、一个微笑,都能够让我们充满力量!”张丽说,“人民所需,行将必至。和群众携起手,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家园更加温暖和谐。”
“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市人大代表崔凤俭
作为濮阳市社会建设委委员、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的市人大代表、南乐县西湖幼儿园副园长崔凤俭表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崔凤俭介绍,教育工作者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家校社共建共育,擦亮“濮阳教育”名片,主要做好3方面。
一是建队伍、夯基础,构建服务体系;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建立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为全市开展好家庭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重宣传、出新招,展示承载功能。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活动等,帮助家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三是亮品牌、创特色,形成布阵格局。围绕家庭中的核心关系——婚姻关系,探索全链条情感指导服务;联合心理学会和县妇联,开展问题家庭“诊疗”服务。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应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崔凤俭表示。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2024年规上工业营收增长30%以上,2025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制造业倍增行动目标。”
——市人大代表田建引
“2023年,工业园区聚焦制造业倍增行动,狠抓产能释放、技改扩建、新建投产,经济发展逆势上扬,如期实现倍增行动第一年节点目标。”说起制造业倍增行动实施成效,市人大代表、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田建引深有感触。
田建引分享了2023年工业园区取得的可喜成绩: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工业园区位居近百家同档开发区第15名。规上工业营收增长2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5%,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8%,拉动全市增长3到4个百分点。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争取2024年规上工业营收增长30%以上,2025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制造业倍增行动目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工业园区篇章。”田建引表示。
“农民收入会更有保障!”
——市人大代表李连成
“我是一名人大代表,也是劳动人民。”市人大代表、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说,“我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比较了解,在农村发展这方面我带来了两个建议。”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方面。李连成说,很多村街道没有下水道,村民生活用水的排放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他建议,应有计划地解决下水道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二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因为产量过剩,2023年种植萝卜、白菜、大葱的老百姓收入较低。”李连成说,希望科技人才深入农村,帮助老百姓做好种地前的规划,把好关、选好种类,并在种植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只有这样,农村才会有好的产业,农民收入才会更有保障。”李连成说。
本报记者 陈增勋 宋仁志 管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