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护航发展勇毅前行

——全市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履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工作综述

2023年8月10日,省人民检察院在我市召开实践推动公益诉讼立法研讨会暨河南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2023年7月5日,全省首家检察公益诉讼创新实践基地在市人民检察院揭牌成立。

2023年5月22日,濮阳检察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基地揭牌仪式在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举行。

2023年11月2日,“豫”见未来·河南省检察机关蒋平工作站在台前县人民检察院揭牌成立。

2023年2月1日,河南天然气管网濮鹤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杰到市人民检察院送锦旗表示感谢。

民有所呼,检有所应。

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作出应有贡献。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16277件,较疫情前的2019年上升82.7%;35项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省委、省人大、省人民检察院转发;49起案件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其中最高检7起;90个集体、91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其中2个集体、4名个人获得全国荣誉;省人民检察院、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18次批示肯定;市人民检察院荣获全省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先进单位,全市平安建设、扫黑除恶、信访工作、法治濮阳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持续讲好检察故事,联合市作协开展先进典型事迹采风活动,24篇报告文学结集出版;范县人民检察院制作的微电影《风的女儿》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微电影“十佳作品奖”……

回望过去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在守正创新、砥砺奋进中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一项项亮点工作、一组组扎实数据、一个个检察榜样,打造了濮阳检察的优质品牌,也镌刻下濮阳检察人不忘初心、恪守职责、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铿锵足迹。

2023年,在市委和省人民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全市检察机关锚定争先进、创一流目标,确定“232531”总体思路,即聚焦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争创全省先进市分院“双创”目标,实施质效、铁军、强基“三大工程”,推进检察大数据、濮检品牌“两大战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文明型、廉洁型“五型”检察机关,持续开展“三争三评”活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加强政治建设,打造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机关。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一是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坚持党组“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跟进学、“学习强国”和上级院微信公众号日日学、干部夜校常态学、主题党日集中学、领导登台示范学、濮检论坛研讨学;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濮阳检察故事会,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检察长分别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学习提高本领等主题讲党课3次。组织干警到遵义、嘉兴南湖开展现场教学,在学思践悟中筑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聚焦制约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问题,确定45个重点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章立制17项,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省委、市委实施意见,向市委、市委政法委报告工作23次。三是加强党组自身建设。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均集体研究决定,建立“四双”“四强”促“三色”的“443”党建和业务融合机制,把党中央对检察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检察履职全过程和各方面。濮阳县人民检察院《探索“四个导向”“四个一起”系统工作法党建引领公益诉讼检察守护黄河安澜》被省人民检察院评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领域十佳典型案例。

服务工作大局,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担当作为。一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化我市发起建立的豫鲁交界沿黄11县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黄河清“四乱”、妨碍行洪问题整治工作。在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建立濮阳检察生物多样性公益诉讼保护基地和法治广场,加强社会面宣传,共同守护黄河安澜。二是服务雄安新区国家战略。开展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南段渠道清障和污染防治工作,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首建立濮阳检察公益诉讼宣传教育公园,确保黄河水安全入冀,为雄安新区补充水源、修复生态。三是服务我市工作大局。服务我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倍增行动、拼经济促投资攻坚行动,与其他政法部门及金融监管、市场监管、水利、工商联、妇联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0人。加强监检衔接,推进案件会商、反洗钱协作、受贿行贿一起查工作,受理监委移送职务犯罪33人,起诉31人,其中厅级干部2人、处级7人。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干警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与华龙区孟轲乡玉兰社区、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开展共建帮扶活动,全力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取得扎实成效。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发挥涉农检察联络站和涉农检察联络员作用,加强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农资打假等涉农检察,办案54件,督促恢复耕地450亩。加强文化遗产、英烈权益保护。濮阳县人民检察院针对全国重点文物唐兀公碑缺乏有效保护问题,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持续跟进监督,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严惩违法犯罪,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濮阳建设。全市检察机关忠诚履职,依法打击严重犯罪活动,批准逮捕1778人、提起公诉5156人,起诉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196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起诉黑恶犯罪8人。突出惩治盗窃、诈骗、抢夺等多发侵财犯罪,起诉626人。起诉涉税、涉金融领域犯罪43人,追赃挽损1654万元。台前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李某某等人贩卖毒品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惩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犯罪典型案例。扎实推进诉源治理,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93.9%、一审服判率94.7%,对犯罪情节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依法不批捕563人、不起诉1472人。围绕醉驾、寄递渠道犯罪等问题加强调研,制发促进社会治理检察建议59件,采纳率100%,平安建设、全面依法治市年度考核将检察建议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内容。

推动协同联动,助力更高水平的法治濮阳建设。深化法治协作,建立“检察+”联动工作机制。市人民检察院与市政府建立府检联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河长/田长/林长+检察长”制,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44人,督促收回国有财产277万元,索赔公益损害赔偿金1028万元;与市委政法委共建执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机制;与法院建立工作会商机制;与公安机关建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与市司法局、律协加强工作会商,与有关部门建立重点领域协作机制,凝聚法治合力,维护公平正义。监督纠正侵犯律师执业权利案件131件。开展法治宣讲91场次,制作原创普法作品627期。

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太感谢了,正是因为你们深入一线贴心服务、鼎力解决问题,项目才能顺利推进,还获得了大奖……”2023年2月1日,河南天然气管网濮鹤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杰将一面写有“法治担当服务全市大局 纾困解难助推项目建设”字样的锦旗送到了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检察院作为分包联系该项目的责任单位,在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走访时,及时发现了企业存在的发展难题并帮助企业快速解决。全市检察机关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市人民检察院会同市工商联举办首届企业合规高峰论坛,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办案10件,对整改合格的8家企业10人依法不起诉或提出宽缓量刑建议,建议公安机关撤案2人。积极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分包联系的4家重点企业协调解决疑难问题3个。

践行检察为民,办好检察环节民生实事。全市检察机关自觉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做细检察机关爱民实践服务承诺“十件实事”。一是坚持办信就是办案,做到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对群众信访,落实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办理情况答复,用好领导包案、面对面接访、释法说理、检察听证等方式方法,努力推动案结事了人和。二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针对群众反映的生态环保、食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多发性问题,加大监督办案力度,办理支持起诉、民事和解、司法救助等民生案件1002件。三是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起诉163人,对涉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71人,跟进加强帮教考察,帮助48人重返社会、校园。县(区)检察机关都打造出了未检品牌,华龙区春晖未检工作室、台前县蒋平工作站、雏凤声未检工作室被授予全省检察机关“豫”见未来品牌。

强化法律监督,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市检察机关自觉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一是刑事检察监督不断深化。充分发挥指控证明犯罪、审查过滤把关作用,监督立案106件、监督撤案88件,纠正漏捕32人、纠正漏诉252人。时刻谨记再小的案子对当事人来说也是天大的事情,对不构成犯罪或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不捕509人、不诉90人。强化刑事审判监督,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17件。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3人,法院已判决5人(含往年案件)。深化落实“派驻+巡回”检察模式,对我市6个看守所和市监狱巡回检察,对华龙区、濮阳县社区矫正工作巡回检察,提出纠正意见754件。二是民事检察监督持续强化。审结民事裁判监督案件173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提出抗诉9件、再审检察建议17件;对占比76%的不支持监督申请案件,坚持“法结”“心结”一起解。监督纠正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违法165件,清丰县人民检察院研发的民事驳回执行申请违法行为大数据监督模型,通过数字碰撞发现线索133件。依法纠正虚假诉讼5件,涉案金额161万元,移送犯罪线索1件,让打“假官司”的人吃上“真官司”。三是行政检察监督更加实化。对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违法提出检察建议84件,法院采纳率100%。加强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对履职中发现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行使职权的行为,提出检察建议25件。常态化化解行政争议21件。四是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稳步优化。立案334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55件,回复整改率97.8%;对通过诉前程序不能解决的,依法提起诉讼29件,法院全部判决支持。清丰县人民检察院对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宋某某等13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责令违法行为人增殖放流鱼苗2.2万尾,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市人民检察院与郑州大学共建全国首家检察公益诉讼创新实践基地,濮阳检察公益诉讼在全省位居前列、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势持续巩固。

自觉接受监督,推动检察工作提质增效。全市检察机关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真诚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一是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省、市人大常委会对民事检察专项视察审议,把脉会诊,有力推动了民事检察工作。与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省建立驻市人民检察院人大代表监督联络室,率先在全省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6条建议实现双向转化,助推了生活污水直排、龙湖游船安全隐患等问题的解决。开展“听诤言、问良策、提质效、促发展”集中走访人大代表活动,邀请代表参加检察活动240人次。二是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与市政协率先在全省建立“政协+检察”公益诉讼协同工作机制,邀请市政协领导视察调研检察工作,邀请政协委员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和检察听证员,以开放姿态共促法治进步。三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人民监督员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一键通”工作机制,建立起人民群众向检察机关反映情况新渠道。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办案191件次。深化检务公开,发布案件信息9415件,组织新闻发布会、检察开放日29场次。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过硬检察铁军。全市检察机关建立争先进、创一流的工作机制。一是严抓考评管理。制订考评办法,对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书记员进行全员全面全时考评。充分发挥好考评“指挥棒”作用,把考评情况与绩效奖惩、评先评优、选人用人挂钩。二是推动创先争优。以争办精品案件、争当业务能手标兵、争创品牌亮点工作“三争三评”活动为重点,开展精品案例评选、公诉人论辩赛、季度之星评选、濮检品牌评选等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三是坚持全面从严治检。以建设“五型”检察机关为抓手,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干警思想动态、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用好政治督察、内部审计、以案促改、廉政恳谈、警示教育、谈话提醒、主题党课等手段,常态化开展纪律作风督察。四是抓实基层院建设。对薄弱基层院开展政治督察,认真落实领导分包帮扶、业务对口帮扶、基层共建互助、“四下基层”等机制,推动脱薄争先。五是深化文化润检。开展青年检察论坛、检察文化品牌展评会,2个品牌分别荣获全省检察机关十佳、十优检察文化品牌。

忠诚履职担使命,司法为民践初心。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牛全瑞表示,加快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是检察机关自觉承担历史新使命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以“高质效检察管理年”活动为抓手,紧盯检察工作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内在要求、方法路径,着力推进法律监督理念、体系、机制、能力现代化,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确保检察权为民行使、让人民满意,努力以更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魏自民 文/图

2024-02-04 ——全市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履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工作综述 1 1 濮阳日报 c134968.html 1 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护航发展勇毅前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