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3月10日讯 (记者 祝传鹏) 河南、山东,一衣带水。去年,济郑高铁的全线运营,赋予了濮阳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河南的“东北大门”,濮阳市要构建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豫鲁冀省级区域中心城市。
濮阳市该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发挥优势,强化省际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河网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濮阳市委书记万正峰,解答濮阳如何促进区域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
【县域】南乐县、台前县建设省际交会处要素汇聚洼地
从地图上看,台前县是位于聊城与菏泽两个地级市之间的袖珍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如今,正是依据这一独特优势,台前走向了前台。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台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加快形成发展的高地、要素汇集的洼地,努力将台前打造成为欠发达县域跨越发展的样板示范。到2025年,台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建成化工新材料、羽绒及服饰加工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意见》确定了台前的四大定位。省级区域物流中心,全国羽绒制品集散地,区域服务中心、消费中心,省际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台前县将依托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铁路交通优势,加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打造石化能源、大宗商品省级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区域物流枢纽,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打造辐射豫鲁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
作为省际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下一步,将深化豫鲁两省省际区域合作,将台前作为豫鲁两省战略合作的有效支点,支持台前与山东莘县、阳谷、东平、梁山、郓城、鄄城等县在公铁水联运、石化产业、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升合作水平,促进交通互联、资源互补、产业共链、生态共保、民生共享,实现高质量协同联动发展,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的样板。
万正峰说,将以市域一体化为方向,深化濮清南、濮范台高质量产业走廊,加快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现代家居、生物降解材料、化工新材料、羽绒制品等优势产业集群,加速构建以县城为枢纽、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支持南乐县、台前县建设省际交会处要素汇聚洼地、公共服务高地。
【产业】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是一种二次清洁能源。这也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加速开发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
濮阳市已经闻“氢”起舞,开始布局氢能产业。去年,濮阳市在氢能这条赛道上动作频频。国内最大质子膜制氢装置满产达效,全省首座综合加能站建成,全市首条氢能公交线路开通。
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到“十四五”末,濮阳氢能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初步形成制氢、装备制造、储存输送、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全产业链条,实现中原油城加快向中原氢城转变的目标。
万正峰说,濮阳将重点打造“一中心、四基地、多场景”氢能产业发展格局。“一中心”是指依托华龙区、工业园区和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打造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中心,高标准建设河南(濮阳)氢能装备产业园,形成濮阳氢能产业发展核心支撑。
我省也将科学开展氢能规划布局。大河网记者了解到,立足我省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和各市氢能产业发展定位,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形成串联陕西、山东氢能产业集群的黄河中下游氢能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以洛阳、濮阳、新乡、开封为重点,布局建设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规模化生产基地,综合运用各类产业基金、专项财政资金,推进一批重大合作落地,加快一批重点园区建设,打造氢能产业发展载体。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