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不负时代召唤 勇担社科使命

(上接第一版)市社科联课题组撰写的《如何让龙都濮阳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被收录《中原智库2023年卷》。

为了进一步发挥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智力优势,市社科联研究创办了《社科建言》,搜集整理内容贴近濮阳实际、服务中心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可操作性的优秀调研报告,将有价值的报告点对点推荐给市领导,内容涉及金融、生态、文旅等多个领域,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7条。第一期《新发展阶段濮阳化工产业链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相关部门已根据领导批示进行对接落实;第四期《关于打造“五大基地”建设“世界杂技城”的思考与建议》,由市委宣传部按照领导批示精神正式下发了《关于印发〈濮阳市打造“五大基地”建设“世界杂技城”实施方案〉的通知》,这是首次由《社科建言》渠道推动对策转化为政策,是市社科联促进优秀成果转化的一次新突破。

开展社科普及,播撒思想种子

以文化人谱新篇,社科普及结硕果。

2023年,市社科联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开展一系列社科知识宣传、普及、推广活动,使社科普及深入人心、惠及民众。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延伸到哪里。市社科联积极培育载体、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持续深入社区、学校、农村等地,广泛开展理论宣讲。今年以来,开展理论宣讲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活动600余场,现场参与群众超3万人次,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精心制作并发放印有“习语金句”的红色笔记本、书签、折扇、创意书包等宣传品超万件,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学习、传播、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润物细无声中掌握真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功举办2023年度社科普及周系列活动,其间,举办了普及周启动仪式暨开幕式演出、“社科+文艺”进社区系列演出、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系列报告会、共建“书香濮阳”全民阅读系列推广、闭幕式及中秋经典诵读会等多项大型社科普及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面广,获得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也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其中,社科普及周闭幕式暨濮阳市“我们的节日——中秋·国庆”诗会被评为2023年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周优秀活动项目。

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共同举办“龙都读书声 阅读新风尚”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统筹市新华书店、市图书馆等省、市社科普及基地,组织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孔子学会、孟子学会等社会组织踊跃参与。目前,市社科联已开展“濮阳读书人茶座”“新华大讲堂”“亲子悦读”“华英讲坛”“摆渡船读书交流”等活动200余场次,受到广大读者及市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先后组织濮阳名家刘学武、张满飚、邢秀凤、王魁英在市图书馆举行图书捐赠仪式暨学术座谈会,捐赠《管窥三国》《家风八章》《濮阳五千年》《解读王安石》等图书1000余册,用文化力量赋能城市精神。

举办濮阳建市四十周年社科成就展,作为“辉煌四十载·奋进新时代”发展成就展的一部分在市龙城广场展出,着重对濮阳社科领域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梳理,展示给广大市民群众,受到市领导、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好评,极大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社会科学的认知度。

利用《濮阳理论与宣传》机关刊物,面向知名社科专家学者征稿,第一版面刊发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理论文章,及时发布社科动态,刊登理论研究、文化探索、家风建设等相关文章,及时反映濮阳的研究成果。利用主办的濮阳社科网和“濮阳社科”公众号推送理论文章和社科信息,制作发布《濮阳社科》《生态濮阳》《濮阳社会心理服务》等社科知识音频视频,覆盖浏览人数超200万人次。

对濮阳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盘点梳理,特邀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在“中原大讲堂”开设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濮阳十讲”学术专栏,对濮阳历史文化进行深度解读。相关视频在人民日报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大象新闻、中原大讲堂等100余个网络平台连续播出。经过公众热情推送转发,目前总受众超1000万人次。该视频资源将在各个平台长期接受点播观看,成为持续推介濮阳文化的窗口和平台,极大提高了濮阳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社科联将坚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秉持“凝心铸魂,勇担使命”的信念追求,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主动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2024-03-11 1 1 濮阳日报 c136583.html 1 不负时代召唤 勇担社科使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