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寒意不减。近日,笔者走进台前县侯庙镇许集村帷幄户外家具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藤编家具,藤条穿插的“嚓嚓”声、分层的“刷刷”声和工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首美妙的增收致富交响乐。
据了解,该户外家具项目是由侯庙镇党委、镇政府从浙江引进,总投资2.2亿元,目前一期已投产运营,二期正在建设。建成后,周边群众既能在家制作,也能来厂房干活,人均月收入预计增加近2000元。
近年来,侯庙镇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照亮乡村振兴群众致富路。
招商引资助推产业集聚发展。侯庙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理念,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激活产业发展的新动能。目前,以贯穿全镇东西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以源泰建材、正大建材为中心的建材园区,以华电光伏为中心的绿色田园综合体,以天雨食品为中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国电投、垃圾发电、爱绿城项目为中心的静脉产业园,以帷幄户外家具、迪兰运动用品、国威家具家电家纺为中心的许集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园,以惠民养牛、六合养鸭为中心的现代畜牧养殖园区“一带六园”的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共包含各类项目20余个,总投资30余亿元。
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共同富裕。该镇探索建立“四个三”“七途径”模式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覆盖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和引领作用。按照“项目三渠道(向上争取、向外招引、向内启动村里能人)、用好三块地(村头荒地、废弃坑塘、村集体预留地)、发展三产业(种养加)、一地生三金(地租租金、工资薪金、入股股金)”的“四个三”模式,将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向资产和资本进行转变,探索实践出厂房租赁、自主经营、市场运作、群众参股等7种途径,蹚出农村集体产业发展新路子。截至目前,全镇有15个村庄发展了自己的村集体经济项目,每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至50万元。
资源整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挖掘发展潜力,促进要素聚集,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依托蓝悦服饰、百姿服饰、翎博家纺、创辉工艺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本地企业吸纳就业力度,群众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增加;先后发放“先锋贷”贷款1000余万元,解决企业资金、土地、招工等难题,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进一步增加;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民通过土地资源入股、集体资产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将农村分散资源要素聚集到产业平台上来,群众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增加。
刘先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