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上接第一版)

2023年1月11日,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濮阳市首家主导建设的省实验室——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顺利通过会议研究。2月9日,省政府下发正式文件,批复同意由濮阳市委、市政府主导建设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

“我局将再接再厉、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充分利用建设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的宝贵机遇,力争把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打造成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高端创新平台,为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李国艳说。

以身作则担起科技创新重任

李国艳充分发挥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职能,提请省科创委研讨我市省实验室建设工作,下发推进《濮阳市创新平台建设专项审计问题整改方案》,统筹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农林科学院开展创新平台整改。

她还牵头抓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专班工作,及时交办百余项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重大事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形成推进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的强大合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她充分发挥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链专班牵头单位作用,编制了《濮阳市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许多企业从生物降解材料专班作用的发挥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南乐县盛久糖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说:“李书记带领科技局的工作人员帮助我们成功申报了濮阳市木糖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研发平台零的突破,为我们创新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撑。”

此外,在李国艳的带领下,市科技局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8个,合同引资额达到17.6亿元,完成年度10亿元目标任务的176%,在32个市直目标单位中位居第三。

持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

李国艳还敏锐地把握到企业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全方位服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创新型龙头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行动,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破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顽瘴痼疾,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

11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瞪羚”企业;进一步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形成了“挖潜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升级一批”递进培育的格局。2023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603家、增长10.04%;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截至目前,第一批通过58家,第二批新申报11家。

在研发活动全覆盖推进困难时,李国艳表示“功夫下到哪,成绩就出到哪”,她将进一步深化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组织广大科技系统人员入企宣传政策、辅导业务,乘势而上、加压奋进,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9.4%,较上一年增长27.4个百分点,超过省定目标19.4个百分点,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全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环境

为深挖企业创新需求,解决困扰我市创新工作的难点、堵点问题,李国艳利用省科技厅信息化直通车平台,做好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并充分发挥“智囊团”“参谋部”作用,聚焦全市科技领域重点任务、重大问题和重大改革事项督办落实,优化科创办运行机制。

她主导明确了市科创委各成员单位科技副职人员,形成协同推进工作合力。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转变服务方式,形成省、市、县联系畅通的“一盘棋”工作格局。推动濮阳科创实践中心建设,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做好濮阳市科技宣传教育中心建设工作,打造集产、教、研、用、训等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

她坚持引育并举,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创新发展,主持制订重点企业、重点创新平台和重点科研院所引进人才工作细则等政策文件,全年通过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55人,为创新濮阳建设锻造了强劲的“人才引擎”。

对于2024年的科技工作,李国艳表示:“要锚定工作目标,继续履职尽责,在各项科技工作中争优争先,拓展科技创新服务的广度、深度、宽度,努力构筑大科技格局,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濮阳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4-03-26 1 1 濮阳日报 c137783.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