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素养立意下的行走语文课

—— 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综述

“廉颇更厉害,他威震朝野,战功显赫。”“蔺相如更厉害,他勇挑重担,完璧归赵。”2023年12月6日,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在我市小学语文观摩活动中展示了出色的思辨能力和语文素养。让课堂融合朗读、书写、讲述、思辨、挑战等活动,既富有趣味性又充满思考性,让学生在愉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是市实验小学基于新课程方案和标准,探索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行走语文课——“双学智趣融慧课堂”。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识字写字、阅读鉴赏等,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精准设计素养立意的目标

学科内纵向知识贯通型。纵向知识贯通是指将知识由孤立状态转变为相互关联的知识链条与图谱。在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过程中,必须确保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不仅要理解知识的来源,还要明确其应用方向。教师应全面考虑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意义。这样的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提升其学习效果。

学科间单目标纵深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可以采取一种学科为主导、同时融入其他学科内容的方式,以促进本学科目标的深入发展。以教学《风向袋的制作》为例,教师们积极培养融合思维,语文与科学教师共同合作,科学教师负责指导制作过程,语文教师则引导学生如何将这一过程详细记录下来。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科间多目标共进型。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梳理各自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后,通过交流找到能跨学科融合的“点”,确定各学科教学目标和授课思路后同台授课。例如,语文课《日月水火》与美术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紧密相关,完成语文课学习后,语文教师邀请美术教师共同教学,引导学生用象形文字创作图画。这种跨学科教学巧妙结合文字美和艺术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学科“主题+模块”型。从教材中提炼并融合相关知识点,构建以主题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而实施大规模的教学活动。经过优化整合的课程资源,不仅具有高品质和高效能,而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实践操作深化理解,在反思中领悟知识,最终达到智慧成长的目的。

构建素养立意的课堂结构

学校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河南省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设计了素养立意的课堂结构,即趣导入—慧探究—智拓展—悦收获—融作业。

多措并举推进教学改革

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包括教研组织变革,从单科教研组走向跨学科融合教研联盟;拓宽备课视域,尝试进行大单元教学探索;教研方式进行迭代升级,由异步授课日走向公开教研周。学校为了保证大单元教学顺利实施,制定了“5611”改革措施,即五统一、六研究、一强化、一延伸;课堂结构转型,从单向传输走向双学智趣,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立意;探索出了“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有章可循、有路可行。此外,学校还探索出了线上教学课堂模式,以及多文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等课型。

通讯员 于文玲

2024-03-26 —— 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综述 1 1 濮阳日报 c137803.html 1 素养立意下的行走语文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