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观看了法律题材电影《第二十条》,这是一部以真实故事为蓝本制作的电影,展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在面对生活困境与道德选择时的挣扎与思考。影片通过出色的演员表现和巧妙的剧情安排,深刻揭示了人性的扭曲与复杂,引发了观众对社会现实和法律道德的深刻思考。这是一部在全社会宣传社会主义法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影片,对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首先要对法律的阶级属性具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认清法律应当保护什么、应当打击什么,认清法律所蕴含的是非曲直等价值追求。我国法律从阶级属性上来说,属于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就是从法律上确认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全国胜利所取得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保护人民群众的胜利成果。
我国刑法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律,我们必须对此具有清醒的认识。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必须把为人民司法作为自己的政治立场,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这一边,运用法律捍卫人民民主专政,捍卫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利。刑法的功能主要有个别预防和一般预防。个别预防就是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惩罚、对犯罪行为进行谴责,捍卫被侵害人民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尊严,修复被犯罪分子侵害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一般预防就是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一定的刑罚,警戒社会上有可能犯罪的分子,防止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教育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并同犯罪分子作斗争。
我国刑法之所以规定第二十条,对正当防卫行为予以支持和规范,就是为了发挥刑法一般预防功能。犯罪行为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犯罪形式也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作为侦查机关工作人员,不可能及时出现在犯罪现场,往往是犯罪行为完成以后才发现犯罪、证实犯罪,如果不赋予人民群众用自身能力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不赋予人民群众在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用自身能力维护正当权益的权利,就会出现执法空当,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进而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从法律上讲,法律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就是允许公民用私力救济弥补公力救济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形成完整的刑法保护体系。
如何认定正当防卫行为,既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作为检察官,首先是人民检察官,要为人民说话、为人民司法、为人民撑腰,然后才谈得上如何适用法律。电影《第二十条》中穿插演播的几个案件,都是当事人为捍卫自己及他人的正当权益或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当防卫行为:校园霸凌,侵害的是校园学习秩序,以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和正当求学的权利;公交汽车上殴斗,侵害的是公共交通秩序,以及他人人身安全;强奸他人妻子、拘禁他人,侵害的是被害人的性的不可侵犯权利和人身自由,对这些不法侵害予以制止,如果不从人民立场出发,就容易机械办案、就事论事,单纯用刑法条文和犯罪要件去衡量,将正当防卫行为认定为犯罪,混淆法的阶级属性,进而损害人民群众的正当权利,违背立法原意和初衷,有损于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因此,《第二十条》启示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唱响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法治担当的主旋律,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贡献更多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