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李英 王志敏) 3月5日,在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文明寨油田、卫城油田及马寨油田等产能建设施工现场,多部钻机正开足马力,奋力钻进,这表明该厂产能建设工作稳步扎实向前推进。近年来,该厂按照“增储、治理、补能、提效”八字方针,坚持从水井出发,打破思想禁锢,优选高能低动用区、低能高品位区作为产能建设主攻方向,持续推进老区扩边、老区新用的产能建设提效模式,实现储量向产量快速转化。
“产能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将探明储量最大限度转化为产量。如果一味追求‘个头’,而忽略‘体质’,势必会造成重规模、轻效益、低产能的开发现状。因此,根据各块剩余油分布和断块性质,因块施策、因井施治,才能真正见到成效。”该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陈亮说。为了选准产能建设目标“甜点”,该厂坚持从能量出发、差中选优,围绕高能低动用区、低能高品位区进行普查,初步筛选高能低动用区域60个、低能高品位区域48个,并按照油藏难易程度、周围井产能高低等优选了29个井区开展研究。同时,运用“全井信息深度融合精细构造研究技术”,实现对储层、剖面、层位构造等精细地层对比,最终筛选出11个潜力区块进行井位优化部署,覆盖面积13.6平方公里。
明6北块属于一个低能高品位油藏,该油藏虽然构造极复杂,断层多、断块小、精细刻画难度大,但是水驱见效程度快,注采井网连通性好。于是,科研人员在立体解剖储采矛盾、注采矛盾后,采取“整体部署、滚动实施”的方式,有效规避了开发后期的补能风险。三年来,该厂滚动部署各类井位6口井,增加动用地质储量29万吨,新建产能1.9万吨。
为确保每笔新井投资都花到刀刃上,实现少井高产目标,该厂成立了产能建设专班,并借助“外脑”力量,打破专业界限,融合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4家单位开展联合作战,采取现场坐诊、靶向定位、视频讨论等举措,与传统组织方式相比,每口新井钻井周期降低5.8%,单井建井费用节约10万元以上,实现管理质量、效益双提升。
2023年,该厂共投产(注)新井32口,新建产能4.83万吨,新井年产油2.2万吨,总产能、单井产能、产能达标率、累产油等四项核心指标名列油田第一。2024年,该厂共部署新井井位30口,预计新建产能4.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