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
麦田清新碧绿,农居焕发新颜,村庄游人如织……田园诗乡、大美清丰的乡村处处展现生机与希望。
今年以来,清丰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春耕生产、农业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精心部署,迅速启动,春季农业生产开局良好。
春天孕育希望,春风鼓荡干劲。
近日,清丰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赵勋强带领县委办全体党员干部组成乡村振兴观摩团,选取韩村镇西赵楼村、大屯乡刘庄村及全县6个重点农业项目进行了观摩调研,一天时间里,大家走进田间地头、厂房车间,深切感受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
这里,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未来无限美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定务实之举
产业兴旺荡起“一池春水”
特色产业,是一个地方独具魅力的地域名片,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清丰县通过“盘活家底”“慢火炖肉”,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持续筑牢产业发展“蓄水池”。
高堡乡的辰希缘现代农业园,“草莓番茄”初现雏形,一半青一半红,惹人爱怜。数十名工人正在疏果剪枝,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坚持‘品质农业’发展理念,将‘优种优管优品优销’相结合,打造了‘瓜掌柜’‘孝乡桃’‘知味缘’等多个农产品品牌。其中创立的品牌‘知味缘’番茄被农业部绿色食品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并在河南省农业园区番茄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在说到公司的发展时,辰希缘现代农业园总经理唐德军自豪感、成就感满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畜牧业要强,种业必先强!“十三五”以来,国家加快组织开展全国性畜禽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活动,深入推进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全面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
观摩团随即来到了清丰县临河村豫丰黄兔养殖场。3月17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全省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名录,豫丰黄兔成功入选。清丰县古城乡临河村王庆周豫丰黄兔养殖场为豫丰黄兔发源地之一。负责人王庆周向观摩团介绍,“2017年9月抽测,我们养殖场200日龄的成年公兔,按照河南省地方标准《豫丰黄兔》(DB41/ T1155-2015),各项生产指标均已达到特级或一级标准。目前,一只母兔年可繁殖仔兔60只以上,肉料比1∶3,出生3个月左右即可出栏上市,每只母兔年利润在1800元左右。”
“欢迎进入直播间,我们红莲面业的玉米面、香菇面、山药面等,口感都一级棒,喜欢的朋友欢迎下单……”在主播热情介绍下,不少粉丝前来互动,直播间人气不断攀升。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销售农副产品60单,成交额3000余元。
“以前,我主要走的线下销售模式,都是散户、订单少,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多少钱。去年,我开始尝试进行网络直播,在拼多多、抖音、淘宝、多多买菜多个电商平台销售,日销售额已突破5万元。”公司负责人崔永航介绍道。位于大流乡后大流村的濮阳市红莲面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以生产、销售挂面为主营业务的粮食加工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占地面积7333平方米,年加工挂面1.2万吨。
谋发展之策
群众富裕唱响“振兴之歌”
走近大屯乡刘庄村的田间地头,一棵棵娃娃菜翠绿欲滴、形态饱满、长势喜人。种植大户刘小攀说,“前些年,通过外出学习,我们发现娃娃菜为半耐寒性蔬菜,且生长周期较短,效益比较好,就决定种植娃娃菜,现在群众通过收取土地流转租金可获益1000元/亩,周边的村民也可以通过打零工增收。”
一盒标价40元/8颗装的鸽子蛋吸引了观摩团注意。据悉,清丰县中信鸽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11月成立,总投资1400万元,占地90亩,现有员工30人,鸽舍16栋,现存栏种鸽3万对,出栏乳鸽60万只,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利润300万元。“我计划今年组建一个肉鸽养殖合作社,把鸽舍转让或租赁给农民,公司提供种鸽、饲料、技术指导和肉鸽回收,可解决群众就业岗位1000余个。”负责人谢克让说。
观摩团走进位于韩村镇的新阳种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红薯新品种研发推广,形成了红薯育、繁、推一体化完整产业链条,年产红薯达500万斤,年繁育脱毒薯苗5000余万株,总营业额超4000万元,年用工量超过2万人次。“今年,我们还要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高等科研院所合作,推进红薯新品种‘软黄金’的登记审定,力争2024年审定一个具有清丰特色的本地红薯品种、在清丰县建立一个‘中原学者工作站’。”基地负责人陈刘平博士介绍道。
三月下旬,清风微寒,但是小农丫红薯产业园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家住清丰县韩村镇的村民邓小丽一大早就开始忙活起来。把孙子送进学校,邓小丽就开启了小农丫红薯产业园的上班模式。
邓小丽务工所在的小农丫红薯产业园以经营鲜食型商品薯为主。这几年,邓小丽通过在小农丫红薯产业园上班,摆脱了儿子一人挣钱养活全家的困境,家里的境况有了改善。
“干得好的话一个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现在家里添置的电器、接送孙子上学的四轮电动车、孙子的衣服和学习用品,大多数都是我的收入买的。”说起上班的收获,一名务工妇女展现出笑颜。
据清丰县韩村镇党委书记徐进忠介绍,该镇以产业园为圆点,通过发展红薯产业、培育龙头企业,解决了周边十几个村庄、70余个农户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辐射带动3个村形成产业集群,直接、间接增加农户年收入共计300余万元。不少留守妇女、老人、轻度残疾人有了在家门口就业挣钱的机会。2023年,韩村镇更是成功创建了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铺幸福之路
从容运笔绘就“美丽画卷”
近年来,清丰县严格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抓紧抓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让乡村美景随处可见,更是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老百姓心中满满的期待。
位于清丰县城3公里外的韩村镇西赵楼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文明示范村、省级卫生村、濮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2023年被评为省级“五星级党支部”。
但过去,这个村子污水乱排、杂物乱堆,影响了村子的“颜值”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支部牵头、党员带头,严格落实“6+4”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常态化开展党员群众义务清洁活动,不断完善路灯、垃圾箱、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全村新栽绿化树3000余棵,组建专业保洁队伍,开展“五美庭院”评选,新增公共绿地、游园4处,重点提升“英雄湖”景观,打造乡村旅游新风景,使得村子大变样,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昔日的“土村庄”华丽转身,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洋村落”。
人在景中,景在村中。其实,西赵楼村不仅景色秀美,文明乡风也为这个村增添了无穷魅力。该村成立“孝善互助”合作社,村民自愿入社,集资用于资助因病、因学、因灾等造成生活困难的社员。村“两委”从反对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入手,将红白事标准写入“村规民约”,党员干部争做倡树文明新风的“排头兵”,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广大群众的新时尚。结合“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群众自发参与村内治安管理,自我评定、自我警醒、自我追求,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一路耕耘,一路前行。新使命下、新征程中、新起点上,清丰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从容运笔、加速前行,在逐梦田野的路上大步向前。
本报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郭露露 文/图
①韩村镇小农丫红薯产业园。
②高堡乡辰希缘现代农业园。
③黄瓜种植基地。
④大流乡中信鸽业。
⑤韩村镇西赵楼村休闲娱乐文化广场。
⑥大屯乡刘庄村种植的娃娃菜。
⑦大流乡红莲面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