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姜涵) 针对辖区连发多起学生玩游戏被诈骗案例的情况,近日,南乐县将预防涉未成年人电诈案件作为巩固平安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环节,奏响宣传“三部曲”,打通反诈“平安路”。
凝聚合力,奏响宣传引领“协奏曲”。南乐县公安局联合南乐县教育局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要求全县所有学校教师在各班级微信群转发预警信息。责成各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开展再宣传、再预警,强化以案示警。下发工作方案,要求各学校把预防未成年人电诈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宣传举措做细,把防骗反诈知识真正传达到学生和家长的心里。
多维发力,奏响多方宣传“交响曲”。该县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一是在设定宣传内容上集中发力。重点宣传网上兼职刷单、购物优惠、充值返利等活动类诈骗,网上投资理财类诈骗,冒充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发资料费收款二维码、向个人借钱的行为类诈骗,非官方网站买卖游戏装备或游戏币类诈骗等10类高发、易发案件。二是在宣传途径上集中发力,深入宣传反诈热线“96110”,便于开展反诈预警劝阻和群众进行防骗咨询,突出宣传近年来侦破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三是在宣传领域上集中发力,结合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广泛宣传《民法典》贯彻实施、反邪教警示教育、禁毒禁赌、校园安全、打击“盗抢骗”、扫黑除恶等各项法规知识和工作成效,引导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同频共振,奏响全民参与“共鸣曲”。一是在查违规办卡上下功夫,该县第一时间对教育部门提供的在校学生身份信息进行摸排,重点摸排是否有违规办卡情况,对已办理的“睡眠卡”、“静默卡”、高风险电话卡、物联网卡等进行清理,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推送至公安部门进行处理。二是在严格新开卡上下功夫,按照“一名学生一张实名卡”的原则,督促通信运营商加强办卡开户审核。三是在清理风险卡上下功夫。及时进行电话回访,对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新入网且名下已有省内本企业电话卡的,在入网后48小时内对其名下所有电话卡进行电话回访,并逐一做好回访记录。四是在加强在校学生涉诈风险摸排检测上下功夫,及时识别学生电话卡异常漫游情况,及时采取限制功能、暂停服务、引导注销等保护性处置措施。
截至目前,该县开展的宣传活动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现场发放宣传手册8万余份,为群众答疑解惑30余次,制作喷绘35幅,设置电子流动字幕126处,制作橱窗76块,有效遏制了电诈案件发生,全力维护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财产安全。通过各方合力,目前该县在校学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