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金堤

在运河古镇看古会

年味渐淡渐远的时候,豫北的一个运河古镇却又热闹起来了。

这里是滑县道口,每年正月二十七至二十九举行古会,当地称之为中国式的狂欢节。因听说过古会上人山人海的盛况,为避免拥堵,我们提前一天赴会。不料大家想一块去了,四面八方的人都提前赴会,离道口还有一二里路的时候,车速变成龟速。

疏通车流人流的交警说,今天还放行,明天各个路口实行交通管制,一般的车辆就不准随便出入了。

举目望去,前前后后的车辆已排成长龙。

运河流到道口,水势渐大,水面变得开阔起来。

道口坐落在运河右岸,傍水而生,因水而兴,历史上曾是南北漕运的重要码头之一。历史上,这一带属黄河故道,水草丰沛,湖汊密布,有白沟多条沟渠穿过。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在此作战,拦截淇河流向,引其注入白沟。白沟水流量剧增,作为区域性的运河,始为曹军输送粮草。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杨广又引来沁水,深挖拓宽永济渠,接南连北,隋唐大运河贯通。因流经古卫国之地,且下通天津卫,故此段运河又称卫河,并沿用至今。宋元明清四朝,道口成南北交通绕不过去的水陆码头,四面八方的客商在此会聚贸易、互通有无,人声鼎沸、百业兴盛,人称小天津。既防御又防洪的古城墙沿河而建,雄浑壮观,是典型的城堤一体式结构,也是运河流域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登上古城墙垛口,河风阵阵,涛声拍岸,穿过岁月的风雨烟云,犹见当年水上舟楫穿梭、岸上店铺林立的情景。

滑县与浚县比邻而居。历史上,道口一度归两个县所共有。

“道口曾经有多繁华多重要呢?”滑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尚明达说,“嘉庆年间,滑县、浚县把道口单列出来,设立滑浚县丞署。这是一个副县级规格的行政管理机构,也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特区’,滑浚县丞署可全权管理辖区内的一切事务。滑浚县丞署存在72年,产生了43任滑浚县丞。在清代,两个县共同管理道口的体制模式,可说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道口非同寻常的地理位置和地标意义,也由此可见一斑。”

运河流经滑县全长8240米,主河道就在道口。千百年过去,道口的运河河道本体、码头、水闸、古城墙等文物遗迹依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风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2014年2月,道口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6月,中国大运河忝列世界遗产名录,道口段运河是其中富于代表性的河段之一。百余项傍河而生的非遗项目,成为运河文脉传承延续的活态载体。

因古会尚未开始,人们多在运河两岸徜徉、拍照、录视频,或临水而立,发思古之幽情。在三道街码头,记者邂逅一支戴着相同小红帽、身着相同红马甲的队伍。他们是来自南京一所高校的师生,正在进行一场独特的研学旅行——行走大运河,徒步夫子路。带队的田姓女士说,孔子周游列国的范围并不广大,今河南段、山东段运河流域是其行踪密集的地方,道口东南不远有老爷庙乡孔村村。孔子曾三次路过那里并留宿,故得此村名。他们的最后一站是山东曲阜,拟订的路线是沿运河溯流北上。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问起这次行动的初衷,田女士笑着说,“赏读大运河,重走夫子路,既是朝圣,也是研学,可实现两者的完美统一。”

从三道街码头右转,即是古色古香的道口古镇。

三道街为顺河街、大集街、一面街,是全镇乃至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滑县县政府驻地在道口。道口镇副镇长张闪闪介绍,运河贯通古今、连接南北,镶嵌在运河流域中间地带的道口成为南北文化习俗碰撞交会的地方。道口古会又称道口正月古庙会。多年来,古会不仅是全镇的盛事,也是全县的盛事。一到正月,人们即忙着张罗古会事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会与会已成渗透到男女老幼骨子里的自发行动、自觉行为。

至于为什么选择在正月月底举行古会,历来说法不一,坊间有若干个版本。张闪闪说,一个多少有点迷信色彩的说法是,传正月二十九为火神爷诞辰,人们为驱邪避灾、祈求平安而祭祀火神。另一个有待考证的说法是,宋末元初时期,道口古镇的客商多为晋商、徽商、浙商。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商人携家眷回老家过年,正月十六陆续返回。神州大地最热闹的春节、元宵节,空荡荡的道口极为冷清。商人于心不忍,毕竟是这个地方让自家安身立命,乃至家财万贯的,商量着给道口一个补偿,热闹几天。而且,此时天气尚冷,冰封的河道尚未解冻,南来北往的行人尚在路上,宜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庙会迎接春天,为新一年的财运开个好彩头。于是,大家拿出看家本领和富于地方特色的绝活,踩高跷,扭秧歌,滑旱船,跑竹马,抬阁、背阁,舞龙、舞狮,一门才艺唤醒另一门才艺,一支队伍催生另一支队伍。一年年下来,渐趋规模,蔚成风气。

随着文艺会演形式的创新和新生力量的加入,道口古会不断发展壮大。民国时期,依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出六铺三关九大会社,即九大文艺团体。六铺为头铺、二铺、三铺、四铺、五铺、六铺,三关为东关、南关和北关。后九大会社又衍生多个分支,运河西岸的高跷会和秧歌会等文艺团体也融入其中。

各会社都有德高望重的人出任会首,头铺会首是各会首的老大哥。会演前夕,各会首来头铺商议相关事宜。出会的时间、路线、规则等商定后,各会社开始分头准备。道口古镇的人,男女老少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台上有角色,台下有差事。演出是义务,服务演出更是不计名利报酬,人人尽职尽责,重在参与。暮色灯影里,一个年仅7岁,身高不到1.2米却踩着1.5米高跷的小姑娘说:“我从寒假就开始练习踩高跷了,每天练一小时。有演出费没?恁这是问的啥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从没想过这个事哩。”

次日9时许,会演正式开始。

先出场的是头铺的演出队伍,浩浩荡荡百余人。这支队伍中又分出若干支队,分别为扭秧歌队、跑竹马队、划旱船队、舞龙舞狮队等。女演员个个粉妆玉琢,戏服鲜艳,仿佛从遥远年代穿越而来的名伶佳媛;男演员多化淡妆,着青衣或黄马褂,方便起跳腾跃。古镇十字街是每支演出队伍的必经之地,他们在这里亮绝活、展风采,人欢马叫,锣鼓喧天。游客围得水泄不通,小孩子都站到了父母的肩膀上,拍着小手欢呼的同时,还不忘给父母描述他们看到的情景。

只闻喝彩声,不见真场面。记者挤破头皮,绕了好几个弯,才爬到临街一户人家二层楼的楼顶上。户主也是一个穿着戏服、化着粉妆的姑娘,爱说爱笑。询问得知,她姓许,19岁,戏份是担花篮。因所在的演出队伍排序靠后,还要过一会儿才能上场,她得以开了个小差,为外地赶来的同学打开自家院落的后门,请他们去楼顶上看演出。谁知门一开就关不上了,惹得包括记者在内的一群游客蜂拥而入。许姑娘善解人意,来者不拒,一边提醒大家小心台阶,一边告诉记者,担花篮的队伍有两支,演员多为左邻右舍的姐妹,大的二十出头,小的十六七岁。再小一点的女孩子,多参加抬阁、背阁演出,她小时候也当过阁。随着鼓点的节拍,担花篮的演员不断变化步伐阵形,来回穿插,载歌载舞,花篮上下翻飞。花篮里的花朵主要由玫瑰、牡丹、芍药、月季等花卉组成,五颜六色,姹紫嫣红,象征花开盛世、花开富贵,寓意美好爱情、幸福生活。

“俺不多说了,”许姑娘笑着说,“大家等着瞧好了。”

正说着,许姑娘的手机响了,忙挥手道别,匆匆下楼。她转身离开的当儿,又有更多的游客爬上来,很快像下面街道上一样人挤人了。这时听得一阵喧哗,对面街上旌旗林立,哗啦啦冲来两支舞龙的队伍。锣鼓密集,龙吟虎啸,龙头舞到比二楼还高的空中,口中喷出的红烟如火如荼,仿佛在呼风唤雨,又仿佛在腾云驾雾,令人叹为观止。手机相机的快门响成一片,无人机来回穿梭,密密麻麻地布满古镇的上空。一名正在操纵着无人机航拍的西安游客说:“早听说‘东南西北都看遍,不如道口古会转一转’,真是不虚此行,盛况空前!”

古装里夹杂着新式制服,每支演出队伍都有数支形象宣传队伍,涉及汽车、房产、家电、服装、餐饮、农资、农产品等多个门类和领域,百年老字号义兴张烧鸡的海报也在其间。放眼望去,十里繁华,万人空巷,商家把广告投到又接地气又有文化底蕴的古会上,既不误与民同乐,还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算有的放矢。

传承文脉,道口古会活力四射;续航未来,千年运河静水流深。

2024-04-15 刘文华 胡新会 1 1 濮阳日报 c138840.html 1 在运河古镇看古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