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情学情分析会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格局下学校高质量发展方向。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市第九中学将以此次分析会为抓手,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提升办学水平,切实为推进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汇聚力量。
坚持学生为本 实施教学新模式
学校以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导、思、议、展、结、练”六环节教学模式为扶手,围绕课堂教学抓质量促提升,围绕教研教改求突破,围绕核心素养谋活动,打造温馨、激情、高效课堂。
坚持联片教研 拓宽教研新领域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学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结合先进学校构建校本教研工作新平台,优化教研环境,科学整合与配置教研资源,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群英荟萃的教师队伍。
坚持教学过程管理 提升教学质量新高度
学校制订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程序。持续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三级教研”向心力作用,搞好“协作组”教研交流活动,开展“小集备、大教研”教材研究、教研活动,巩固个人初备、集体共备和个人精备成果,形成学历档案。优化教学过程,优选教学手段,推进跨学科教研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坚持多元化教学评价 丰富创新评价手段
学校依托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功能。注重过程性评价,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实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坚持评价形式多元化,实行纸笔测试性评价、口头表达式评价、实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坚持巩固形式多元化,实行实践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单元主题性作业相结合。
坚持开发课程资源 形成校本新课程
学校在巩固《民族之魂》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发掘学科或社团课程资源,发现学校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安排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争取三年内教学成绩力争中游,打造一批在市直学校成绩叫得响的学科;五年内力争中上游,跨入全市强校、名校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