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增勋 通讯员 洪慧)5月18日至21日,第七届中国·清丰绿色家居博览会在清丰县现代家居交易中心举行,这也为清丰县特色农产品销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
5月19日,走进家博会现场,只见特色农产品展台上各种农产品琳琅满目,前来参观选购的群众络绎不绝。现场除了白玉菇、茶树菇、红薯等农产品外,还有刚采摘上市的辰希缘西瓜、绿源盆栽蔬菜等优质果蔬,涵盖食用菌、红薯、蔬菜、面粉、禽蛋肉食、种子等六大类65 种类型的产品,更好满足群众一站式采购需求。
“此次展会达到了以展促销的良好效果。”5月19日,清丰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仅开幕式当天,特色农产品现场销售额达到14万元,还达成了多个合作意向。
近年来,为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清丰县农业农村局不仅将小农丫红薯、清丰杏鲍菇、伍钰泉面粉等特色农产品带往成都、长沙、青岛等全国各类农业展会,现场推荐清丰土特产,还注重谋局蓄势,进一步打开了特色农产品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
一是乘势活局,“勤吆喝”。充分利用好展销会、农交会、推介会等线下渠道,以及清丰家博会、“农民丰收节”、“欢乐五一、畅游清丰”、评选“清丰十大名吃、名菜”等活动,借节造势,聚地方合力为农民搭台、以政府公信力为农产品助力,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是知势谋局,“重引导”。从规划上,通过制定地方政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一体化谋划,长效化运作,保障既“种得好”又“卖得好”。从机制上,鼓励“网红”参与直播,鼓励视频团队进行专业拍摄,鼓励技术团队提供专业支持,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如瓦屋头镇“玫瑰姐”李春英,组织“村花直播团队”进行电商直播,在销售旺季平均日出货达150吨,每亩每年纯利润达1.8万元左右。
三是蓄势拓局,“树品牌”。深入挖掘“土特产”,成立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清丰研究中心、现代农业联合试验示范站,全县食用菌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红薯年出苗达8亿株,“清丰茶树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赵家食用菌基地茶树菇占北京新发地七成市场份额,“清丰红薯”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让品牌效应和“身份”加持的土特产更容易在消费市场“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