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沙漠里的循环

拥有世界沙山“珠峰”的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西部,是中国第三大沙漠,中原油田内蒙古采油厂拐子湖油田像一颗明珠深藏在其腹地。

5月18日,该厂银额项目部经理秦宝明告诉记者,拐子湖油田在生产原油的同时,每天还会产出1万余立方米的伴生天然气。以前,由于缺乏处理和运输条件,除值班点生活用气外,大部分只能通过放空火炬烧掉,既浪费了能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2023年,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该厂设计出一套伴生气回收利用方案。按照该方案,经过65天的建设,拐子湖集气站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每天能够从伴生气中分离出4吨左右的轻质油和1.1万立方米的干气(CNG)。

此前,拐子湖油田油井生产和生活区发电使用的是柴油发电机,每天要消耗大量柴油。现在,该厂把10台柴油发电机全部更换成燃气发电机,实现了能源自产自用,年可节约柴油380吨以上,节约燃料成本300万元以上,加上将提取的轻质油外销,相当于每年增加原油产量近1500吨。

然而,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集气站每天生产干气1.1万立方米,而油田生产、集气站发电和生活用气每日仅需4000立方米就已足够,剩下的干气无法利用。怎么办?

经过走访调研,该厂为这部分干气找到了一举两得的“出路”。拐子湖油田钻井承包商使用的也是柴油发电机,日消耗柴油4吨,约花费3万元,导致钻井成本高、利润薄。双方协商后,钻井队将柴油发电机换成了燃气发电机,使用拐子湖油田自用之外多余的干气,每天只需花费1.2万元,成本节约高达60%,同时实现了低碳生产。本报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高利明

2024-05-22 1 1 濮阳日报 c140760.html 1 沙漠里的循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