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专刊·教苑拾萃

运用变式练习 助力学生思维发展

市实验小学 吴楠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对课堂所授知识能迅速理解,但面对实际题目时却感到无所适从。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表面化,缺乏多角度、全面性地审视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的思维体系尚不健全,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导致无法有效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强化变式训练,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改变情境练

学习新知识后,学生容易出现对例题比较熟悉,一变换情境就不会的问题。四年级下册的知识点“租船问题”是一个典型例子,课上通过分析,学生理解到:使租船方式最划算,第一要尽量租大船,第二考虑要尽量不余空位,进而得到租船问题的解题方法:比单价、定方案、调整方案。这样一来,租船问题对学生来讲就有规可循。为了使租船问题模型更好建立,我改变情境,怎样租车最划算、怎样买牛奶最省钱、怎样安排运费最少等,让学生在练习中渐渐明白,这些问题本质都是“租船问题”,感悟到不同情境中数学知识的本质一致性。

改变条件或问题练

改变条件或问题练习,即题的基本结构不变,在原题基础上改变一个条件或问题,改编成一个与原题本质相同的题目。在《小数的意义》这一单元,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两位小数,四舍后成为4.9,可能是哪些小数?”在学生有序列举后,改变问题再问:“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接着改变条件问:“一个两位小数,五入后成为4.9,可能是哪些小数?”让学生改变问题再问:“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多少?”通过变式训练,学生把可能出现的类型都练透,再遇到类似题目就能轻松解决。

逆向思维练

顺向思维解题比较容易,题目一改变问法,需要逆向思考时,学生就容易出现问题。在课堂上,我利用改变条件或问题达到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例如,“把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再把原数乘1000,得到的数是多少?”这道题正向思路学生很容易解决,接着进行变式练习“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一位,再把原数乘1000,得到的数是3.6,原来的小数是多少?”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有效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

数学课堂中进行变式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深入理解知识背后的道理、数学知识的本质,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变式训练中,聚焦不变的本质,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

2024-05-28 市实验小学 吴楠楠 1 1 濮阳日报 c141158.html 1 运用变式练习 助力学生思维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