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让科技创新活力在龙都大地充分涌流

—— 今年以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掠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当成首要任务来抓,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健全,科技创新释放的无穷活力,正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如今,一位位优秀人才扎根濮阳,一个个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正在龙都大地上不断萌芽、长出新叶。

创新生态越来越优化

1月10日,在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我市荣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省技术发明奖1项;

1月12日,省级人才平台“中原学者工作站”获批;

2月9日,省实验室“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获批;

3月中旬,新增2家省重点实验室;

4月17日,市科技局进入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最后一轮等额公示(全省唯一一家地市科技局)。

…………

良好创新生态是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目前,我市创新工作显示度逐步提高,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3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79.4%。市县联动服务企业创新力度更大,全市征集企业需求500项,办结303项,在省科技厅综合服务平台排名全省第三。

可以说,全市上下在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上,形成了共识,营造了良好氛围,创新已成为新时代濮阳鲜明的标识。

平台建设越来越完备

创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的“强磁场”。

我市为提升平台能级,锻造科技创新“大载体”,打出了组合拳:

——以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为牵引,辅导43家创新主体完成市级平台申报;

——启动创新平台绩效考评,对全市309家市级平台进行逐一评价;

——主动与高能级平台对接,为争取国家级平台在我市建设分中心或中试基地打基础;

——指导帮助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和仓颉实验室、中原实验室完成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筹备工作。

目前,我市共有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407家。其中,省级研发平台96家(省实验室1家,省重点实验室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6家,省中试基地2家,省新型研发机构4家)。

主体培育越来越精准

企业始终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发挥企业作用,只有坚持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服务向企业集聚,鼓励支持企业围绕产业技术瓶颈开展科技攻关,才能全面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我市坚持点上突破,重点针对规上工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逐个筛选,选育出31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军”。坚持面上开花,系统培训政策“明白人”。坚持供需导向,为全市242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牵线搭桥,激活科技金融,目前131家企业提出融资需求,金额达4.74亿元。

产学研合作越来越高效

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走上经济建设“主战场”,才能发挥更大价值。

我市积极对接中国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8所高校,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合肥研究院、郑州分中心、兰州化物所、大连化物所等4家科研院所,合肥科大硅谷、宁波家联科技、南京中船鹏力、北京本全天元等9家科技型企业,遍及6个省10个地市,举办成果发布会3场、项目对接活动10次,达成合作意向17项,并与中科院系统“国家队”交上了朋友。

(下转第四版)

本报记者 王莹

2024-05-30 —— 今年以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掠影 1 1 濮阳日报 c141264.html 1 让科技创新活力在龙都大地充分涌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