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杜鹏 通讯员 李红忠 张雯博) 栖凤楼办事处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路径,以“1357”(坚持一体化管理,创建三级联动机制,完善5色管理模式,提供7种服务)工作法为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抓手,持续打造组织有力量、服务不打烊、生活有质和谐有序的幸福社区共同体,用“最小单元”激发社区治理“最大效能”。
整合资源,发挥共建联建作用。按照“就近报到、服务群众”的原则,顾城社区与周边8个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接收104名党员报到任务。激发“双报到”活力。组织报到单位和在职党员召开座谈会12次,建立党组织“项目库”10项、党员“岗位库”15项,让更多的在职党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凝聚“双报到”合力。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库和问题、需求台账,联合党组织、党员累计开展慰问社区居民活动65次,服务群众500余人次,发放慰问物资8000余元。同时,收集社区居民“微心愿”“微诉求”117个,积极推动在职党员融入社区治理。强化“双报到”引力。定期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主题活动,增强在职党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义诊进社区、普法宣传、政策宣讲等活动46场,受益居民达2000余人次,真正实现“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
多方参与,激活“1357”运行机制。坚持一体化管理。精心打造1个功能完善的党群服务中心,用活社区党支部、社区工作者、平安志愿服务者“三支队伍”,为社区困难老人、留守儿童、闲置劳动力等群体,提供帮扶、助困、就业等居家服务200余人次。健全“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楼栋长”三级组织架构,对社区居民、商户实行一体化管理。
创建三级联动机制。建立完善“党建引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三级联动机制,由社区党支部作为社区管理的调动者和协调者,提升社区管理主体地位,形成“社区权力给社区、社区事务社区办、社区事情有人办”的良好局面,破解楼道杂物、飞线充电、私拉乱扯等社区治理难题352件,彻底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完善五级管理模式。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将社区划分5个专属网格、14个子网格,配备79名楼道长,创新“五色”档案管理模式,通过红、黄、粉、蓝、绿5种颜色,对社区内各网格居民进行标识。通过小长桌议事、社区调解室等形式,协调处理房屋漏水、下水管道堵塞、物业纠纷等民生实事350件,引导居民依法说事议事,推动社区治理迸发新活力。
提供7种志愿服务。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统筹多种力量,提供党群服务、矛盾调解、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就业创业等全方位服务。以“志愿服务站”为载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42次,举办“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培训班3期、春风行动招聘会3期,惠及社区居民3000余人次,真正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办事就在“家门口”。
创新探索,提升社区治理高度。顾城社区在“如何建立社区、物业、业主协调共治”上下功夫,整合社区、共建单位、物业公司等多方资源,画好同心圆,开展社区服务大众评、居民是非邻里断、邻里困难邻里帮等居民自治活动30余次,收集居民对社区工作、日常生活等方面诉求120个,切实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构建“三级联动”,奏响“大合唱”。顾城社区着力畅通沟通服务渠道,推进社区与物业共治,构建“办事处统筹、社区落实、物业配合”三级联动机制,即办事处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社区沟通联系物业小区,整合物业人员、业主、大学生志愿者、在职党员等力量,形成“工作链”,实现社区上下“一张网”,稳步提升治理效能。聚力“话民生”,用心“解民忧”。顾城社区党支部积极与办事处党工委、共建联建党组织互联互动,形成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五事联办”常态机制,不断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社区与共建联建单位融合共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