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夏收时节,粮食及时晾晒是保证颗粒归仓的关键。连日来,在濮阳县习城乡政府大院,黄澄澄的麦粒铺满了地面,群众忙着翻晒小麦,不时还有一辆辆农用三轮车满载刚刚收获的小麦驶入,到处呈现出一派农忙景象。
“俺家的麦今天都割完了,在这晒晒都能拉到售粮点去换钱。”6月2日,刚刚从拖拉机上把小麦卸下来的农民鲁俊林难掩脸上的喜悦。鲁俊林是习城乡后三村村民,种植小麦20余亩。由于村里街道狭窄,路面老化,原来每年一到晒麦的时候,他都要早早地到周边乡间小道去占位。“今年好多家麦子收得早,路面上位置也不好找。这几年,俺乡政府都挂条幅让老百姓来晒麦,来的人可不少,没想到今天刚好有一片空地让俺碰上了!”鲁俊林高兴地说。
习城乡位于黄河滩区,小麦成熟较早。自5月28日起,当地农民就开始陆续收割。为了帮助群众解决晒粮难问题,习城乡政府早早地就在大院门口挂上了“所有空闲地方均可晒麦”的红色横幅,并清扫好院落,引导工作人员车辆进行集中停放。同时,还号召辖区村庄向群众开放办公区域、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等,以满足群众晒粮需求。
“我们乡这样做已经有好几年了,多一块晾晒场地,麦收就多一份保障。”走访中,习城乡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话,道出了该乡政府践行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责任担当。
本报记者 樊欣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