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周冰冰 许瑞娟) 记者自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6月8日16时,全市355.12万亩小麦累计收获面积352.62万亩,占总面积的99.3%,标志着我市夏收工作基本结束。
我市小麦大规模机收作业自6月1日开始,历时8天,收获高潮集中在3日至7日,日均收获小麦44万亩,最高峰日收获小麦87.92万亩,机收率达到99.6%,收割期较常年少4天,创造了开镰早、结束快、历时短的夏收新纪录,顺利实现由“丰收在望”到“丰收在手”的既定目标。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许为钢到清丰县进行国审郑麦1860节肥大区对比试验项目验收,全市平均单产再创新高,实收最高亩产达到839.2公斤。
今年我市小麦成熟期提前,大面积收割开始时间较往年提前2至3天。整个收获期,我市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以高温、晴天为主。夏收期间,我市充分发挥濮阳智慧农机平台和6个县级农事服务中心作用,共调度投入各类收割机械13万余台,其中联合收割机8000余台,最高峰日投入机械7942台。设立跨区农机服务站17个、服务网点65个,搞好农机调度,做好机手服务,实现机收安全有序。通过开展机收大比武,全市机手减损意识普遍增强,积极推广应用倒伏小麦低位逆茬收割技术,实现了应收尽收、快收全收,全市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
我市“三夏”机收会战取得全面胜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组织调度和技术指导,农机部门科学调度农机,气象部门加密天气测报,交通部门确保农机跨区作业顺畅,公安部门全力维护麦收秩序,石油石化优先保障农机油品供应,粮食部门持续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应急部门协同做好麦收防火工作,全力确保全市355.12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夏收连着夏种。目前,随着麦收工作基本结束,全市夏播夏管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今年上级下达我市秋粮生产目标为300万亩,油料目标为27.74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标为5.7万亩。截至6月9日18时,我市已累计播种秋粮约260万亩,接近总目标的九成。预计6月12日,除水稻插秧外,全市其他作物夏种工作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