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土地驿站”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 濮阳县胡状镇“三夏”见闻

6月3日上午,濮阳县胡状镇张大张村的麦田里,村民张永峰站在自家地头上,悠闲地看着来回穿梭的收割机收割小麦。

“现在俺家地里大部分活儿,都由村合作社统一管理起来了。收割机是村合作社联系的,每亩收费比市场价便宜10块钱。收割完还能直接给送到家,省时省力,村民都感觉既方便又实惠!”张永峰笑着说。

张永峰所说的村合作社,是张大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22年以来,胡状镇按照“政府引导、村集体推进、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原则,积极稳妥推广“土地驿站”模式,倡导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指导各村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提供全方位社会化服务。

张大张村共有耕地500亩。如今,村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了这500亩土地的“大管家”。合作社统一购买农资、农具,并统一进行管理,对物资的统一调配和对农田的科学管理,极大提高了种植效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村民与供货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收取一定服务费。“土地驿站”模式的推广,让群众得到了实惠,集体也有了收益。

“比如,史丹利化肥的市场价是每袋135元,村合作社与供货商谈好价格后,村民可统一享受125元的低价,合作社提取5元作为服务费,这些服务费纳入村‘三资’管理,成为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今年俺村集体收入已经超过了5万元。”张大张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力说。

“土地驿站”模式让群众和村集体双赢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田的智慧化管理。

在张大张村的田地里记者看到,一架架白色的气象一体机矗立在田间地头,这些气象一体机与村里的数字化平台联网,实时反映所在地块的温度、湿度以及风速等信息,为播种、收割等重要农时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信息。在张大张村视频监控中心,记者看到大屏幕上记录着全村土地的高清视频,一旦哪个地块有可疑火情会自动报警。“村里有钱了,就琢磨着咋着能智慧管理、科学种田。”张金力爽快地说。

6月3日,胡状镇郭楼村村民郭世民家的4.3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经过粮食收购方现场过秤,3007公斤的产量让郭世民喜上眉梢。

“俺家里的地全部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耕、种、收、销,由村合作社提供一条龙服务,现在俺啥心不用操,夏收在家待不了几天,马上就能回工地打工赚钱。”郭世民笑着说。

郭楼村做出了“土地驿站”模式的新探索。郭楼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广泛动员群众将土地流转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但与传统的土地流转不同,群众在每亩地收获800元保底租金的基础上,每年还能享受相应的二次分红。

“我们对于群众流转过来的土地实施全程托管,村民有了更多精力搞副业,可以放心出门赚钱。很多村民尝到了土地托管的甜头,都争着加入呢,现在已经有500亩土地纳入了统一管理。”郭楼村党支部书记郭宗乾说。

郭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产品供销等服务团队,开展全产业链“五统一”服务,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每亩地的收入,刨去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成本,提取20%的费用作为村集体收入,剩余部分在年底作为分红发给群众。

“这500亩土地是我们的试验田,今后我们将加大推广力度,通过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村集体创收、农业增效多方共赢局面。”郭宗乾信心十足地说。

截至目前,胡状镇镇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和53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已经成立并能正常开展经营活动,适度土地规模经营面积3万亩,亩均节本增效300余元,全镇4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以上。

本报记者 张岚岚 通讯员 杨成栋

2024-06-11 —— 濮阳县胡状镇“三夏”见闻 1 1 濮阳日报 c141875.html 1 “土地驿站”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enpproperty-->